周末的早晨,队友在马桶上边看手机边说,《速度与激情9》正在影院上映,要不要去看?顺便去吃顿火锅。
我在脑海里迅速算了一下:电影票英语IMAX3D人均95.9元,一顿火锅人均100+元,今天一下就要花掉600+元。没有一丝丝犹豫,我迅速否定了这个想法。影院新片很快视频网站就会上,家里当初买那么大的智能电视,又订阅了视频会员,不就是为了可以随时随地投屏看VIP电影?如果出去看电影,一张英语IMAX3D的价格是视频会员半年的价格,一家三口加在一起就是300块,可以视频网站买1年半的会员。至于火锅,买新鲜食材最多也不超过200元,在家找部别的电影边吃边看它不香吗?
队友想了一下,没有反对。毕竟本月我们因为预定了暑假带孩子去山东旅游的机票等费用超出了当月预算,原本要存的钱没有存下来,因此本月开支只能严格控制。
在以前,我们可不是这样。自诩热爱文艺的一家人从不不错过影院每一部新片,新开的餐厅就要去尝试。我们从没有想过要“延迟满足”这件事,似乎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应该去做,倒也不是为了与别人攀比,仅仅是喜欢,喜欢就要得到,现在就要。
我曾经没有认可过“延迟满足”这个观点。深受一些人的影响,我以为延迟满足就是清心寡欲,强迫自己暂时放弃喜欢的东西,以后再享用。比如,逛街时我看中一件500元衣服,因为要延迟满足,当时没有买下,过几天还是忍不住再来买。——那不是一样吗?反而让我多了几天日思夜想的纠结,这样的延迟满足有意义吗?
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的实验。“延迟满足”不是断绝需求,而是一个人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喜欢的衣服没有买,因为有一个要为自己积累100万资本的目标。这笔钱省下来可以放进储蓄账户,成为那个生金蛋的鹅,鹅以后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金蛋,等存够100万,可以买1000元的衣服。这就是获得长远利益。
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享受当下的追随者。我的父亲就是一个享受当下的人。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地工作,也无时无刻不记得享受生活。按照我妈的话说:“你爸不会苦自己的。”我爸工作时是单位领导,收入不算特别高但也不缺钱花,所以在我们那个年代里,我小时候没有感受过家里经济有多大压力,基本想要的东西也能买,爸爸花钱不算计。妈妈不一样,她不喜欢扣扣索索的人,但是她也不像爸爸一样花钱大手大脚。她喜欢买衣服和鞋子,但是她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所以,当我们家需要换房子的时候,家里的首付几乎是我妈拿出来的,她多年的储蓄在关键时候派上了用场。而我爸当时几乎没有什么积蓄。
我妈肯定不知道什么“延迟满足”这个实验,她就是本能地明白,眼下的欲望是可以控制的。只可惜,我也是到现在才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我没有看到妈妈当时精打细算背后的目标,我把那种精打细算的行为理解为没钱的不自由,所以在自己独立后随心所欲的花钱,没有在最好的时候养好自己的鹅,在需要用钱的时候窘迫难行。
“延迟满足”不是压制欲望,是有更高一级的目标在引领。有了更高一级的目标,眼下的欲望就变得无趣起来,自然而然地,不需要挣扎克服就能忘记。我们一样会享受当下,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希望聪明的你也能明白其中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