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地区的春节都热闹而喜庆,也充满“俗”味。北京的春节锣鼓喧天;闽南的春节以食为主;河南的春节鞭炮齐鸣;天津的春节挂满吊钱。而我的老家——河北威县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
[大年三十,除夕那天,妈妈想带我回村拜访长辈,我起先踌躇不决,但经不起妈妈反复劝说,还是答应了。
一踏入村,耳边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亲切问候:“什么时候回来的?”“过完年初几上班啊?”“孩子几年级了?”“来我家坐坐吧!”这些问候,让这个春节很温暖。
接着我们去了村里的“家”,贴对联,更给这个春节增添了红火喜庆。]——前面铺垫内容太长,直接入题很重要。
走近一座土房,爸爸告诉我,这是他小时候住的“家”。这座土房,使这个春节多了些亲情回忆。
最后,爸妈带我来到了一座陈旧,僻静的院子,妈妈告诉我:“重头戏就在里面,走吧!进去。”我牵着妈妈的手,跨过了门槛,进了屋里。
整个屋子最大的亮点是这张白色的大布,它如一幅未被描绘完的宫殿画,悬挂于正门对面的北墙。上面只有淅淅沥沥的几个名字。“这是家布,他们都是已经去世的谷氏祖人。由于我看得太入迷,全然没有注意到有位长辈,但他缓缓开口:“每到春节都有人来这儿添名字呢。看看这个“家谱”本吧,或许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说着,一个蓝皮、褐纸的本被送到我手边。我和爸妈饶有兴趣地翻着,上面的字迹娟秀生动。翻的时候,爸爸还不时说道:“这个是我姑姑的儿子,这个是我爹的兄弟。”终于,我们翻到了,一段字映入眼帘:***次子,****生于*年*月*日;妻子:刘氏,***;女儿***,生于*年*月*日。
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禁兴奋地叫起来。妈妈爸爸,快看,咱们家!”爸妈也眉开眼笑的。
“小姑娘,还真找着了呢。”长辈笑道。哈哈,今天可真有意思呀,不仅受了问候;访了长辈;贴了春联;回了爸爸小时候的家;还看了令人惊叹的“家布”和“谷氏家谱”……真是一个温暖、喜庆、充满回忆、有意义的除夕呢!
怎么样,我们的春节“俗”,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评:作文一定要主题突出,学会使用详略得当。对于重点描述的内容要直接入题,不可铺垫过长。——201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