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美国。
纳达是一位蓝领,刚刚在经济危机中失业,背着行李到处流浪。
他来到洛杉矶,在建筑工地上找了份工作,还跟一个黑人弗兰克成了朋友,一起住在贫民窟。
生活虽然清贫,倒也踏实,用纳达的话说:我相信美国,我会努力工作。
但平静的生活下,实则暗流涌动。
贫民窟上空经常有直升机巡逻;电视机经常有信号插入,大肆鼓吹反动言论。
最奇怪的是旁边的教堂,总有人鬼鬼祟祟地进出。
直到有一天,警察全副武装,铲平了贫民窟,逮捕了教堂里的人,纳达才明白:那是反抗军秘密集会的地点。
警察离开后,纳达潜入教堂,发现了很多神秘纸箱,拆开一看,里面全是墨镜。
就这样,80年代最吊的外星人电影开始了:《极度空间》
纳达戴上墨镜,发现整个世界变得黑白分明。
路边的广告牌,书店里的报纸杂志,超市里的商品,都没了色彩图案,只印着大字:服从、沉睡、结婚、生子、买买买。
更可怕的是,一些西装革履的上流人士,一个个顶着筋肉人的脸,比小区门口的老妈兔头更惊悚。
原来,这些家伙全是外星人,地球早就被他们统治了。
他们用外星科技制造假象,迷惑我们的大脑,用媒体鼓吹消费,腐化我们的思想,自己则身居高位,奴役剥削我们地球人。
而这副墨镜,正是帮你看清真相的“照妖镜”。
纳达不愿屈服于假象,他讥讽这些丑陋的外星人,却招来警察的盘问和追捕。
无奈之下,他跟警察动了手,成了通缉犯,开始逃亡。
过程中,他绑架了金发女郎霍莉,躲进她家里,还以为霍莉对自己产生了斯德哥尔摩式爱恋。
但眼下要紧的不是追女孩,而是推翻外星人的统治。
所以他离开了霍莉家,找到弗兰克,一起去了反抗军的新据点,并戴上了新款隐形眼镜。
在新据点,纳达再次见到了霍莉。
正想跟她说话,突然一声巨响,武装部队破门而入,而这次的行动方针是: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逃亡中,纳达和弗兰克误入一个地下基地,这里是外星人控制地球的神经中枢。
有传送站,可以随时把它们送回母星。
有信号发射中心,通过屋顶的发射塔,连接卫星,向全球发射洗脑信号。
在一场秘密举行的庆典中,外星人的领导说:我们的目标不是美国,而是整个地球。
就这样,两人决定抓住机会,摧毁发射塔,彻底推翻外星人的统治。
在军队的夹击下,纳达和弗兰克冲向屋顶,中途还救了迷路的霍莉。
可当他们要摧毁发射塔时,身后的霍莉却突然开枪了……
《极度空间》1988年上映, 其导演约翰•卡朋特活跃在上世纪70、80十年代,被称为“B级片之王”。
他的电影成本低廉,特效粗糙,却充满狂野的想象力和朋克精神。
先后拍出《月光光心慌慌》《怪形》《纽约大逃亡》《妖魔大闹唐人街》《战栗黑洞》《血溅十三号警署》等经典B级片。
而《怪形》更是可以和《异形》比肩的神作。
此外,卡朋特还是个作曲家,片子都是自己配乐,《月光光心慌慌》的主题曲,常被国内法治节目使用,你一定听过。
《极度空间》也是一部低成本电影,场景、特效、创意都很寒酸。
但就是这部寒酸的片儿,却被称为“八十年代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被遗忘的经典”。
它身上有股80年代的酷颈。
工装裤、反乌托邦、丑陋的外星人、不解风情的直男主角,甚至主角叼牙签的姿势,过时却又纯粹。
动作场面也颇具看点。
比如前往发射塔的走廊里,纳达和弗兰克持枪前进,攻守并重,大量过肩镜头,像射击游戏般刺激。
还有一场,弗兰克不信有外星人,纳达为了逼他戴墨镜,跟他打了足足6分钟。
因为主角罗迪•派彭是个摔跤手,所以这场戏打得异常生猛,如后巷里的醉鬼斗殴。
烂番茄曾评选“影史最好的20个打斗场面”,《极度空间》这段名列第7,比李小龙的《死亡游戏》还靠前。
而它最酷、最经久不衰的,还是对意识形态不妥协的精神。
上世纪80年代,为了走出经济萧条,美国总统里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拉动内需,促进了商业繁荣。
但同时,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消费主义大行其道。
约翰·卡朋特就说: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在向我推销东西,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拿走我的钱。
而当时,电视作为最受欢迎的媒体,简直是最佳洗脑工具。
就是这样的环境,催生了《极度空间》——这部狂野、怪诞、充满朋克精神的片子。
而它又影响了后来的《黑客帝国》,一样巨大的谎言,一样的墨镜。
也许今天看来,《极度空间》幼稚又中二,仇富和阴谋论也显得很low,但不可否认,它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宣扬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恒古不变的哲学思想。
而自从看完这两部片,在我心里,墨镜不再是单纯的护眼、耍酷工具。
而是扫去花花世界里的色相,让内心回归宁静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