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克尔台乡太平庄村太平庄辖张家窑、色家窑、白地房子三屯。伪满初期,三屯隶属杜尔伯特旗第四努图克。其中张家窑距离前后代车站0.5公里,色家窑距离前后代车站1公里。
伪满大同2年(1933年)11月26日,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发动破坏敌伪交通运输线系列战斗。在前后代车站,游击队担任警戒,张家窑、色家窑等太平庄村民出动人力、工具拆毁铁轨数段,造成国际列车出轨颠覆。
事件发生后,日伪当局十分震撼惶恐。铁路阻塞,被迫停运,直接影响日军对武器弹药等军备物资的运输和侵华战争进程。这时中东铁路尚属苏联经管,日苏之间发生矛盾,相互指责对方监管不力。
紧接着12月,碾子山再次发生国际列车颠覆事件。两次国际列车颠覆,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打乱了日伪当局的原有部署。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沿途广大群众和爱国人士拍手叫好。
❤革命老区巴彦查干乡和平村[爱心]和平村辖南大亭、六八队、文果三屯。伪满康德2年(1935),抗日义勇军已销声匿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正在发展壮大。受共产党抗日活动的影响,泰康县裴地房子(今和南村驻地)地方武装“冯司令”等召集人马密谋抗日,得到当地人民群众大力支援,提供粮食、马料等。
泰康县日本副参事官滨田武夫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率日伪军警悄悄将裴地房子包围。11月20日晚,双方发生战斗。虽然,“冯司令”的队伍被打散,但是日军中有两个被击毙,滨田武夫也身受重伤。[强]革命老区敖林西伯乡杏树岗村[闪电]杏树岗村辖杏树岗,龙虎岗两屯。杏树岗村与俗称“东荒”的“三肇”、安达等地邻近。
日伪时期,从“东荒”迁入杏树岗的居民中多有抗日思想,对当地原有居民影响很大,曾发生过抗捐、抗租及反对抓劳工的自发性群众斗争。[拳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946年4月,共产党进入杜尔伯特旗和泰康县开辟革命根据地,实行清算减租,杏树岗人民热烈拥护。
但是,杏树岗大地主、日伪时期的汉奸王克复对共产党的清算减租政策恨之入骨,于是投靠国民党反动派,扯起叛乱、反动的大旗,叫嚣“打八路、杀穷人”。国民党建军头目陈国良任命王克复为“东北义勇救国军杜尔伯特旗联合保安大队”第二中队长,纠集、网罗日伪时期的土匪、汉奸等武装叛乱,搜集军政情报,抢劫过往群众及客商财物,杀害革命干部,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杜尔伯特旗工委、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决定采取行动,消灭这股反动地主武装。1946年8月25日,东北民主联军驻林甸县一部,由副旅长宋康率领;驻安达县骑兵部队一部,由副团长王国华率领,加上旗保安大队500余人共同组成蒙汉联军,围剿杏树岗王克复叛乱武装。8月27日,攻击部队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杏树岗展开强大的军事攻势,当场击毙王克复等30余名叛乱分子,伤4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0余支、子弹2000余发,马200余匹、牛300余头。蒙汉联军牺牲47人。
围剿王克复叛乱武装的战斗,得到好尔陶努图克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当王克复叛乱活动初露端倪时,好尔陶努图克达(相当于区长)德木尔勒(汉名包志忠)及杏树岗群众向旗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和攻击部队一次又一次地通报敌情。战斗开始后,各族群众积极为部队当向导,组织担架队和后勤运输队等。
德木尔勒带领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将热饭、热菜、开水送到战场,供给浴血奋战的人民子弟兵。旗长色旺多尔济的独生子乌尔图那木吉勒(汉名包维新)当年十四岁,也积极投入战斗。他带领支前民工的7付担架,紧随攻击部队抢救队员。在战火中,不幸左臂负伤,仍坚持不下火线,直到战斗胜利结束。战斗结束后,杏树岗村民纷纷捐献大板柜等物品,用以装殓烈士遗体,并含泪将烈士安葬在杏树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