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养生指南

清明时节,气候适宜,踏花赏春、祭祖扫墓的好时候。其实,从中医理论上讲,清明也是一个最宜养生的节气,清明养生应“顺时而为”。《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清明节气里的养生应顺应自然,抒发阳气,创造活力,符合清明之意!

1清明应喝菊花茶

清明前后喝一些菊花茶,可以疏风清热,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根据《伤寒杂病论》记载,菊花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若菊花与枸杞一起泡茶喝,就是常道的“菊杞茶”,菊杞茶具有养肝明目,清热降火,肝肺同养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会导致肝木失于滋养,伤肝,所以饮菊花茶要根据个人的体质适量饮用。

2发物不易多吃

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的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例如芋头、狗肉、羊肉等,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等食物。

3.注意“病从口入”

春季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4.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就是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体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