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路上,孩子爱发小脾气就像突然袭来的小风暴,让家长们措手不及。明明上一秒还岁月静好,下一秒孩子就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摔打东西,这可愁坏了不少家长。别担心,咱们跟随大黄蜂老师结合具体事例,一起找找应对之策。
故事一:需求未满足的“小火山”爆发
周末,妈妈带着4岁的乐乐去超市购物。乐乐一进超市,就被货架上色彩鲜艳的糖果吸引住了,他拉着妈妈的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糖果说:“妈妈,我要吃那个彩虹糖。”妈妈想着孩子最近咳嗽还没好全,不能吃糖,就拒绝了他:“宝贝,你咳嗽还没好,不能吃糖哦。”
乐乐一听,小脸瞬间就垮了下来,嘴巴一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接着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还躺在地上打滚,边哭边喊:“我就要吃糖,我就要!”周围的人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妈妈又尴尬又生气,忍不住提高了音量:“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可乐乐根本不听,哭得更大声了。
原因剖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当他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不满和抗议。在他们看来,哭闹是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引起家长的关注,迫使家长妥协。
实用方案:家长要先保持冷静,别被孩子的情绪带着走。蹲下身子,和孩子保持平视,温柔且坚定地告诉孩子不能买糖的原因,比如:“宝贝,妈妈知道你很想吃糖,可是你咳嗽没好,吃糖会让咳嗽更严重,等你咳嗽好了,咱们再买好不好?”同时,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指着旁边孩子喜欢的玩具说:“你看那个小恐龙多可爱,咱们去看看吧。”
故事二:缺乏关注的“情绪求救”
7岁的朵朵最近总是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写作业时,妈妈在旁边看手机,她就故意把铅笔扔到地上,大声喊:“这破笔不好用!”吃饭的时候,爸爸夸了弟弟几句,她就把碗一推,嘟着嘴说:“我不吃了,你们都只喜欢弟弟!”
后来妈妈发现,原来是因为最近工作忙,陪朵朵的时间变少了,她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才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引起家人的关注。
原因剖析: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重视,当他们感觉被冷落时,就会通过一些负面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目光,发脾气就是其中之一。
实用方案: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每天安排一段专属的亲子时光,比如一起做游戏、读绘本、聊天等。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回应,抱抱孩子说:“宝贝,妈妈/爸爸知道你心里不舒服,是不是觉得我们最近陪你太少了?”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视。
大黄蜂老师认为,孩子发小脾气并不可怕,只要家长用心去了解背后的原因,用爱和耐心去引导,就能帮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让家庭重新恢复温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