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打虎英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武松武二郎而不是黑旋风李逵,除了人品有天壤之别外,他们打虎的手段也截然不同,更重要是他们打的老虎也不一样。
武松用拳脚打死的是吊睛白额独行猛虎,李逵用腰刀和朴刀杀死的是连大带小老虎。有人说古代真正的吊睛白额猛虎只有三头,这样的老虎是半神一般的存在,只有像武松这样天神一样的英雄才能降伏。
于是我们今天的话题就出来了:传说中只有三头吊睛白额猛虎,武松打了一头,另外两头被谁打了?武松打虎跟李逵打虎有什么不同?
武松打这头独行的山中之王,足足搏斗了一顿饭的功夫,打死了老虎,武松也累瘫了。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武松,“手脚都酥软了,动弹不得。”
武松打虎,那可是连吃饭的劲儿都使出来了,这不是武松不行,而是那老虎太厉害了。跟李逵杀掉的菜鸟老虎不同,景阳冈上这头吊睛白额猛虎,居然还会武功:一般的武林高手,都会被它三招拿下。
如果再给武松一次选择,他是绝不会孤身一人夜闯景阳冈的。武松打虎,表面上是战胜了吊睛白额大虫,实际是他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恐惧。
跟武松不同,传说中的另外两位打虎英雄,则显得轻松许多,比较起来,这三位打虎英雄中好像是武松最弱。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已经着急了:你只说打虎英雄武二郎,为啥不说打虎英雄李存孝?
读者诸君切莫着急,咱们接下来要说的就是“王不过项将不过李”中的李存孝。
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李存孝打虎,他是李克用抢来的少年俘虏,后来起兵反抗李克用失败,主动投降后被车裂。
李存孝打虎的传说,最早见于《残唐五代史演义》,据说是罗贯中编辑整理的,这倒也不奇怪,因为万历版的《水浒传》,署名也是“罗贯中”。
在以抄袭为耻的古代,如果这两本书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或者有师徒关系,即使不被官府抓去打板子,也要被同行的唾沫淹死的,可不像现在,专门抄袭洗稿的居然还成了大咖。
李存孝打死老虎,可不像武松那样累瘫,他看见老虎尾巴还在抽搐,居然又揪着尾巴把老虎抡起来往石头上摔,最后隔着山涧扔给了李克用。
如果说武松打虎有天神一般的力气,那么李存孝打虎,就是天神下凡了。
李存孝打虎比武松轻松,而另一个人打虎,比李存孝还轻松——他两拳就解决了战斗。
一拳解决掉老虎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贵,跟李存孝一样,薛仁贵也是真实存在的英雄,正史中也没记载他打虎。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是故事也是史实,而在传说中,薛仁贵也是一位打虎英雄——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中,好像不打死几头老虎,都不配当英雄故事的主角。
薛仁贵打虎,比李存孝打虎还轻松,所以很多演义和传说只是一笔带过,比如《说唐全传》和《薛仁贵征东》,一般都说薛仁贵本人就是一头白虎下凡,他打老虎属于以大欺小,所以两拳就解决了战斗但却没有痛下杀手。
因为是同类,所以薛仁贵放了那吊睛白额虎一条生路,只是不知道两眼都看不见的老虎如何觅食。
所以最后还是要请问读者诸君:这三位打虎英雄,哪一位更真实更令人尊敬?除了这三位,传说中还有哪些打虎英雄,他们的打虎过程,是否比武松打虎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