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在主义心理学”了解“缺爱的本质”,为你的心灵打开一扇新的门~
有时候,总感觉自己与世界有着时差,孤独、不安,想向外触摸...渴望与人建立深度的联系,进行深度的交流,却也总是感到困难...
文章启发关键词:“孤独感”“爱自己”“亲密关系与自我”
人是由周围环境、关系所塑造的。
【构建关系,本质上就是在构建自己】
当我们在现实世界、人际关系中的存在感很弱,相应的,我们会更加难以确认“自我”。
为什么呢?
因为“自我”其实是需要在不同关系、在外界中确认的~
在与他人的交流当中,发现你我的不同之处,发现差异,才能更加感受到“我”,我的标准、我的喜好、我的特质
回顾自身,其实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是存在感比较弱的人,从小时候、同学关系、室友关系中,从前总是保持沉默,亦或是觉得外界无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或者是试图融入,却会触碰到一堵透明的厚厚的墙。
其实,存在感的确立,不仅仅可以局现在“与人构建关系”当中
因为存在感的本质是与世界【构建关系】
相应的,那些伟人,屠呦呦、袁隆平、艺术家,他们却也可以在创造价值或者是创作中,与世界构建【深度联系】
很多时候,所谓的“连接”,“存在感的质量”,或许如同生命的质量一般,不是看覆盖的广度,而是通过创造价值,嵌入到这个世界的深度
【如何确立“存在感”】
维度划分:
1.【构建连接】(深化):
①亲人
②朋友、伙伴
和战友多一些交流
③影响力
“输出”和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主动与他人链接
志愿活动、实践
更加简单的:
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提问
④亲密关系(包含朋友在内)
长期稳定、深入交流
2.【创造价值】:
创作:
音乐、绘画、自媒体、写作
创造价值:
贡献(影响世界)
【技巧】如何拉近与别人的关系呢~
真诚细致地赞美和表达感激
学会求助~
无论如何~你我都值得无条件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