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徜徉在书海中,沉浸在阅读里,是美好的精神享受,别有韵味的生活方式。读书,使人充实,使人明智,在一位位风格迥异的作者笔下,一边体验悲欢离合,一边感悟生命意义。
幼年的我,是一个典型的假小子,跟左邻右舍中年纪相仿的小叔、哥哥和弟弟一起,学会了打架和骂人,有时还会做很多恶作剧,让大人很是头疼,我们却沾沾自喜、乐此不疲。7周岁那年,我走进了村中小学,开始跟随知识渊博的老师们在神奇的知识殿堂中探索。从此,在老师的教导下,在书香的浸润中,在知识的洗礼下,那个原本粗鲁无礼的小女孩开始蜕变,一点点,一步步,渐渐进化成一个知书达理的文明少年。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诚然,青少年时期记忆力好,是培养阅读习惯、提高求知欲的黄金阶段。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最强的阅读动力。当时,物质不发达,家庭不富裕,我的课外读物非常少,所以学校发的每一本书都被我视作珍宝。除了把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美术》、《小雨沙沙》《体育与健康》以及《劳动教育》等每一本书都读了一遍又一遍,乐在其中,不厌其烦。这一时期,画本比较常见,《四世同堂》、《燕子李三》等画本让我开了新的眼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华字典》是我最好的阅读伙伴,在这个巨大的汉字宝库中,我自学了许多生字、词语和谚语。喜欢读书的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知识的青睐,识字量和理解力得到快速提升,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许多知识触类旁通,渐渐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能力,可谓良性循环。这一时期,露天大电影是农村人最大的期盼。干完农活,吃完晚饭,搬着马扎跟随大人前往村头的放映地点。《地道战》、《地雷战》和《上甘岭》等,我们观看了一遍又一遍,保家卫国的英勇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为我们换来幸福的生活,从曾经满目疮痍到现在美丽富强,爱国精神一代代传承。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帮助爹娘干农活(耪地、耘地、薅草、捉虫、放羊、拾麦等)之余,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阳光下看书,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中,能够享受到的最幸福的时光之一。每当发现同学间有传阅的课外读物,我便会急切而又不失礼节地一次次借阅,唯恐失去宝贵的借阅时机。在《当代小学生》中,我看到了一位位全国十佳少年,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良好品质震撼着我,也激励着我;在《成语词典》、《东方小故事》和《民间故事》中,我读到了一个个流传多年的故事,里面那些代表真、善、美的主人公鼓舞着我,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为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因为有了书籍相伴,平凡的生活并不平淡,我在三点一线(学校、家和农田)的重复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梦想,更加努力和上进,笑容也更加灿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是在电视上看的,精湛的表演令人叫绝,同时也让我对名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青春期教育》、《少男少女》等书籍中,我学到了课堂上老师不方便讲的生理知识,提前懂得了需要经历的一些心理变化,平稳度过这一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杂志和报刊进入我们的生活,课堂学习也让我认识了更多名家名篇。历史教材中,一个个重大事件牵动着我的心。“焚书坑儒”的愚昧做法令人扼腕痛惜,闭关锁国时的八国联军侵华,日寇侵华时的卢沟桥事变以及南京大屠杀,让我内心疼痛、牙关紧咬……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转折,无一不叩打着后人的心窗,或喜或忧。少年的我,更加感恩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让我们免去许多后顾之忧。感恩平等的学习机会,感恩幸福的生活,感恩拥有的一切。书籍教会我感恩,也进一步激发我不断反思,激励我持续进步。
精神最贫瘠的是高中阶段,因为缺乏书籍的滋养,有些灰暗和迷茫。住宿在学校里,选的是理科,课程紧,试题多,没有多少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此时喜爱的历史课和政治课也远离了我,惟有一遍遍背诵语文课文和英语课文聊以缓解缺少文学滋养的干涸。彼时,我的思想就像一棵生长在干旱地带的野草,远离溪流,不见甘霖,也鲜有雨露的滋润,蔫蔫的,耷拉着脑袋,失了许多应有的生命色彩。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要多去读些文学作品,让自己的身心在繁重的学业中得到片刻的休憩,在经典著作中合并孤独、疗愈不安。
随着最后一场英语考试的顺利结束,第一个奔出考场的我为自己的三年高中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在假期里,如释重负的我重读《红楼梦》,再读《三毛全集》,思维之泉重新喷涌,新的力量在心底积聚、迸发。进入象牙塔,我们这个老校区是理工类老牌专业的地盘,其他楼层摆放的都是各类理工科工具用书,很是壮观。时间更自由了一些,除了认真上好每一节环保专业课,用心做好每一次环保试验,学校图书馆一楼的一间小屋是我最喜欢逗留的地方,因为那里摆放着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其中就有莫言的。读文学作品,可以为理科生持续的理性思考,补充一些生活气息和感性力量,拓宽生命的宽度,感悟生命的深度。
因为喜欢文学作品,我也为老师们留下了惊艳的一个个瞬间。一次,我们院长上环境经济学时,出示了一个英语单词,让大家结合当时讲课的内容猜猜这个词语的意思。“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同学们纷纷尝试。我脑海中第一个显现的词语是“无形的”,随即脱口而出。“刚才是谁说的‘无形的’?”老师的分贝提高了许多,被吓到的同学们面面相觑,随即一齐望着我,我赶忙举起了手,准备接受批评。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敬爱的教授用赞许的目光望向我,随即用虽惊喜却温和的话语对我们说:“最准确的翻译就是‘无形的’”。因为喜爱文学作品,语感不断增强,学起英语来也是得心应手。我写的英语作文深得英语老师赏识,“用词专业,情感丰富”,她喜欢上课时让我读给同学们听。
若水善为而不争。在文学作品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让我自小就懂得努力的重要性,也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要求自己、勤工俭学,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卑不亢、不争不抢。5次获得校级奖学金,1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被评选为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校级优秀班干部和校级优秀毕业生,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于2009年6月9日(正上大三)成为一名光荣的光产党员。走一程,有一程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四年的大学时光,没有白白荒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毕业后,身为家中长女的我选择了参加工作,在中粮集团的一个下属企业从事安全环保工作。在阅读书籍中汲取的奋斗精神,激励我在工作岗位中虚心学习、认真钻研、敢于尝试,持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阅读专业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对一线员工进行生产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月、消防月各类活动。这一阶段,我的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提升,并被评选为优秀员工。
工作之余,我依然酷爱阅读文学作品。毕淑敏的《心灵眼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卡耐基的《淡定的女人最幸福》,还有德鲁克的管理学书籍等;也喜欢各类报刊杂志,《启迪与智慧》、《青年文摘》与《读者》等读了一本又一本,在美丽的文字中修行,净化心灵。与此同时,我在公司内刊上发表了一篇篇小散文,有感悟人生的,有食品安全的,有歌颂任劳任怨、爱岗敬业的一线员工的。我积极参加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凭借深厚的阅读功底,获得党史知识竞赛一等奖,食品安全征文一等奖以及县委组织的“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奖项。因为爱好读书和写作,我被选为公司内训师以及党建专栏特约编辑。阅读,为我的工作添枝加叶,助它茁壮成长。
朱永新教授的阅读观中,还有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特别是在作出重大决策时,阅读过的好书籍,便会汇集成心中的指南针与指明灯,帮他(她)指明前行的方向,并照亮前行的路。后来,伴随着我结婚生子,每一重大转折与
选择,我阅读过的书籍都在帮我做出重要决策。灰心丧气时,鼓励我;沾沾自喜时,提醒我。裹足不前时,鞭策我。
自从6年前有了我的儿子,家中陆陆续续增添了一千多本绘本,每晚的亲子阅读时光不仅进一步培养与加深了亲子关系,大幅培养与提升了儿子的理解力、智商和情商,也让我也越来越懂孩子,深深爱上教育工作。这期间,我系统学习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知识,陆续考取了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和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虽然2016年和2017年,分别以综合成绩0.15分和0.29分之差与入编失之交臂,但是我没有气馁,于2018年5月考入临沂国际学校,在这个美丽的书香校园中,从事我热爱的教育工作。在阅读教育书籍与书写教育故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与职业幸福感。《给教师的建议》、《给父母的建议》以及《教育小语》、《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等教育名著给予我新的力量,李镇西、魏书生、王维审等教学名师的书籍和讲座也助我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同时,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拥有过硬的本体知识和教育知识,还要拥有广博的各科知识,于是今年4月份,我加入了樊登读书会,目前为止已经听完了50本书,眼界拓宽,心态也更加恬然。
现在,我加入了叙事者兰山团队,在团队的带领下共读、共写。与大家一起共读了《人间有味》、《终身成长》、《儿童的人格教育》这三本名著,进步更快,相信我的读写能力会不断增强。期待假期里阅读已经入手的大部头——《南渡北归》,再来一场跟随大师脚步的旅行与灵魂的涤荡。
阅读,在书籍中持续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叙事者兰山团队 杜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