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因为学习而感到痛苦?是否觉得学了很多没有用?如果你有孩子,是不是也在苦恼怎么样让孩子爱上学习?你是不是也拘泥于学习的形式?是不是觉得学习只能在书本上学习?
为什么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在强调学习,最后在学习这件事情总是没有太好的成果呢?在学校的时候要学习,工作中也要学习,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为什么每个人学到的效果都不一样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当我们认认真真认识学习时,注意力就不一样了,到底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意义在哪里?学习能解决什么问题?学习包含哪些形式?学习有哪些方法等等,当自己学会向自己提问,认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的事情,思维就不一样了,要引起自己的好奇心,才能投入精力去了解它,认识它。
如果把学习当成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大脑自动进入防备状态,如果是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学习,会有效果,如果不是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再怎么学习也是浪费时间的,那如果把学习当成一件娱乐的事情呢?像玩手机,玩游戏,玩抖音,看视频等等娱乐的事情呢?人本来就喜欢娱乐的事情,是不是就会像沉迷游戏和娱乐一样,无法自拔?
答案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把学习当成一件娱乐的事情,然后让自己沉迷学习,无法自拔。竟然可以,要怎么转变思维呢?
①认识大脑的结构
学习就需要动脑,需要我们认认真真了解大脑的结构。你有认真了解过自己的大脑吗?很多时候我们了解它都是片面的,或者忽视了它,但是它又是最重要的,做事要动脑,要思考,要学习,都需要用到它。
➽大脑的进化史
大脑的进化分为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起初,地球上并没有生命。但在数十亿年前,远古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些“复制子”,在进化的力量下,它们逐渐成为单细胞生物,接着又演化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之后动物这条分支进化成各种原始鱼类,遍布大海。
a.本能脑
约3.6亿年前,它们开始向陆地进军,地球进入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
本能脑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比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遇到猎物就捕食,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等。爬行动物既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体温随外界变化的特性也让它们无法在寒冷的环境中活动,但依靠这种简单的本能反应,它们不仅生存了下来,一些动物还活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比如鳄鱼、蜥蜴、蛇等。所以很多学者把本能脑也称为原始脑、基础脑、鳄鱼脑、蜥蜴脑,或者干脆叫爬行脑。
b.情绪脑
到了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不仅让体温保持恒定,还进化出了情绪。有了情绪的加持,哺乳动物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大大提升了其生存优势,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伤心情绪能引来同情者的关爱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把猫或狗当成宠物,因为这些动物很容易和我们产生情感上的交流,懂得取悦和照顾我们。相应的,哺乳动物的大脑里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在哺乳动物中,猴子经常被人类当作观察和实验的对象,因此情绪脑通常也被称作猴子脑。
c.理智脑
直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个新皮层直到7万~20万年前才真正成形,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脑区,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人类沉迷于自己独有的理智,所以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当然,也有人喜欢称它为理性脑或思考脑
➽大脑的年龄类比
从出现的年代看,本能脑已经有近3.6亿年的历史,情绪脑有近2亿年的历史,而理智脑出现的时间只有250万年不到。如果把本能脑比作100岁的老人,那情绪脑就相当于一个55岁的中年人,而理智脑则好比一个不满1岁的宝宝。可想而知,这个宝宝再聪明,若是在两个成年人面前,也会显得势单力薄
②基因属性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
我们当前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成长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的天性上,不过在现代社会,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来代指它们显然更加贴切。
·避难趋易——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待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③充分合作
是不是认识了大脑结构之后就会觉得人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基因太强大了?难怪人总是用本能做事,总是容易情绪化,很多时候总是会被情绪所困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想要去改变它,抵抗它,想要它在你身体里面消失?但是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它的力量就在那里,不可能想改变就改变,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它,促成身体的合作。
就像在一家公司或者一个团队里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还是能合作愉快,一起高效的工作,原因就是充分利用各种的优势,取长补短,也就是团队的力量。
同样的,学会让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合作,也是一门技术,就像管理团队一样,理智脑是管理者,本能脑和情绪脑是执行者。
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的“力气”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④让本能脑和情绪脑爱上学习
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因为人类强大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没有思维、短视愚笨,时常沉溺于游戏、手机、美食、懒觉……但它们超强的欲望和情绪力量却是非常宝贵的行动力资源,如果能让它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它们同样会展现强大的行动力,让自己像沉迷娱乐一样沉迷于学习。
我们的理智脑虽然聪明、有远见,但它身单力薄,真的不适合亲自上阵,真正需要它做的,是运用聪明才智去制定策略,让本能脑和情绪脑不断接受强烈的正向反馈,愉悦地朝着目标一路狂奔。
所以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坚持,让理智脑苦苦地去“学学学”。这看起来很违反直觉,但它确实成为优劣学习者之间无形的分水岭。
⑤理解学习的意义
要本能脑和情绪脑获得正向的反馈,理智脑就要与它们有效沟通,传达正确的信息和思维,理解学习的意义。
1.学习是培养正确的思维做正确的事
2.用触觉学习法去发现区别
用心发现生活的不同,人与人的不同,面对各种事情时候的心理反应,去捕捉心灵的感觉和不同,然后针对这些不同去思考,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思考区别,培养思维能力
当心里发现不同之后,就需要启动自己的元认知思维,为什么会有不同?是哪个地方触动了我?
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解惑
5.通过行动改变,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⑥怎么做?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一,跟进自身发现的问题点去学习探索
第二,学习之后可以与人分享,交流
可以微博,朋友圈等等社交平台,这样会获得反馈,更有学习的动力
第三,真正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学会把学习作为娱乐,让大脑爱上学习,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这件事就变得相对简单了,无论是管理自己,还是培养小孩,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从学习中找到真正的乐趣,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认识学习本身的乐趣,可以解决自身面对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又能愉快的玩,又可以获得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生活时时刻刻都可以进入学习的状态:
①与人交流时
在与人交流时,用心倾听,发现人与人的不同,即可以锻炼自己的元认知思维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又能让对方舒服,感受到了尊重,这样还提升了人际关系,可谓收获满满。
②在工作中
工作就是最好的修道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成长的速度更快。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是实际反馈,有反馈就知道自己要改进什么,针对性的去改变,这样更好,充分利用自己的情绪脑,发现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
③在分享,写作输出,阅读中等等
人喜欢分享,当你在分享的过程中,你会组织自己的语言,会思考,无形中就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这也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形式有很多种,只要对自己有用,能改变自身行为,让生活变得更好就行。
让我们一起沉迷学习,无法自拔,活到老,学到老,玩到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