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的主题是《家庭的影响》。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父亲、母亲以及忽视和关注对孩子的影响。
对于孩子在家庭中的出生顺位所带来的利弊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个体心理学已经开辟了一片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
我们可以假设父母之间相处融洽,已经尽其所能去养育孩子。然而,每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仍能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同一家庭中两个孩子的成长环境,绝不会是一样的。
一、长子女
所有长子或长女都曾有过一段独生子女的时光。
然而另一个孩子出生了,他们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了,现在他们必须与其他“对手”分享父母的关爱。
他们就另一个孩子到来印象极其深刻,遭到剥夺的感觉也深深印刻在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中。
次子女或后来出生的孩子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失去他们的地位,但感觉大多不会如此强烈。
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与其他孩子合作的经验,他们从来就不是被照顾和关注的唯一对象。
当然,如果父母仍能让长子女感到爱意,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引导他们做好了迎接弟弟妹妹的准备,甚至学会了怎样与新生儿相处,并照顾地们,那么危机就会平稳的过去,且不会带来任何的负面影响。
但通常这方面都没有准备好,新生宝宝也牵扯了父母的大部分注意力,爱和青睐被“夺走”了。
他们会开始试图将母亲拉回身边,想方设法重新得到他的关注。有时导致母亲在两个孩子之间疲于奔命。
长子女开始调动自己的能力,与母亲对抗,让她头疼,采取一些令她无法忽视的行为。
他们调动了一切资源,打了一场孤注一掷的绝望之战。
母亲的耐心被耗尽了,开始厌倦他们。
他们为了争夺母亲的爱而抗争,结果却恰恰是失去了它。
此时父亲常常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恢复往日受宠地位的机会,他们会开始对父亲更感兴趣。
长子女通常都会喜欢并且倾向于父亲,他们甚至会以此作为对母亲的谴责。
类似的战斗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时甚至是终极一生的。
他们会失去希望,设想自己永远都无法赢得别人的喜爱。
当他们长大后,会热衷于运用权力过分夸大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
如果他们有了良好的地位,他们就会容易疑心有别的人在后面紧追不舍,想要取代他们。
长子女面临的是一道特殊的题目,但这也是一个可以加以利用并化劣势为优势的题目。
如果长子女在弟弟妹妹出生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合作培养,他们就不会感到受伤。
他们很容易产生保护和帮助他人的意愿,经常在弟弟妹妹面前部分代替了父亲或母亲的角色,照顾他们、教导他们,相信自己对他们的幸福负有责任。
因此他们有可能发展出非常出色的组织能力,这都是最好的情况。
以我个人在欧美的经验,我发现最容易变成问题儿童的就是长子女,紧随其后的是家庭中最小的孩子。
极端的位置带来最大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方法还无法成功解决有关长子女的问题。
二、次子女
第二个孩子一出生就和别的孩子共同分享关爱,因此,第二个孩子天生就比老大更适应合作。
但自始至终,在他们前面都有一个领跑者。
对于次子女来说,总有一个孩子比他们年长、比他们成长的快,他们只有从这不断的激励中奋起追赶,才能确保不被落下。
次子女时时刻刻都要全力以赴。
事实上,次子女往往比老大更有才华,更容易有出息。
即使长大成人,他们多半仍会善于挑选一个较有优势的人,然后努力试图超越他们,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
这些性格特征不只表现于清醒时,在睡梦中也很明显。
举例来说,长子女常常会做有关跌落的梦,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能否一直保持优势;次子女则经常勾勒出正在比赛或者努力追赶的场面。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并没有一成不变的一定之规。
无论是长子女还是次子女,只有当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平等合作时,不良的后果才能避免。
说实话,之前并没有读过类似的观点,今天看了以后也是大开眼界啊!
我就是家中的老二,也是老小呢!
你在家中排行老几?你觉得阿德勒的说法有道理吗?
个体心理学一直很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明天我们将来读关于“幼子女”和“独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