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很奇怪,平时忙的脚不沾地,从早到晚,就盼着能有一段休闲时间,可以到放松一下,尽情的追追剧,看看自己想看的书,锻炼锻炼身体。这不,休闲时间来了,竟然会心慌。
中考完,暂时休息一下,追了半天剧,就开始心慌,觉得眼睛难受,躺着坐着怕长胖,怕看手机又对孩子影响不好。心里想着有点时间了应该干点有意义的事,比如学学习,把平时没时间学的各种视频看看,看看工具书,看看家庭教育的书,还想看看怎么教育孩子,又想看看平时收藏没时间看的名师的课,又想看看房子装修,又想做点美食,大扫除一下,还觉得应该出去锻炼身体,还想写写进一段时间的反思,复盘一下收获与教训……发现休闲时间也不休闲了,然后又慌了……
人闲下来,脑子却闲不下来。
有时候,很羡慕那些果断又自信的人,做事情不用犹豫不决,不用瞻前顾后,不用考虑太多别人的看法。越长大越觉得顾虑重重,难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被有形的无形的束缚羁绊。
想把很多事情都做好,扮演好每一个人生角色,做个好妻子,支持理解家人,做个好妈妈,言传身教陪伴,做个好儿媳,孝顺恭敬,做个好女儿,倾听值得依靠,做一个好老师,教书育人……这些角色交织成自己,权衡起来就很难自由。
太贪心,想要的太多,变成了负担。
反而越简单,越轻松
就像家务收纳,总是难以断舍离,多年的衣服鞋子舍不得丢掉,总觉得某一天还会再穿一下,然后衣柜里满满当当,真正常穿的还是那几件,鞋柜里满满当当,常穿的还是那几双。舍不得丢的各种盒子,包装,零碎物品占据了一个储藏室,可是进入储藏室的次数屈指可数,却还觉得家里空间太小,永远不够用。
就像工作,电脑里收藏了无数个文件夹的文件,课件,总觉得舍不得删,要留起来,可是大多数再也没有翻出来看一看,手机相册那些舍不得删的,存到电脑里的也都大多成为过去。日子都是不停的一点一点在向前。
最近在反思,真的要断舍离,不只是物质的东西,心里的断舍离更难能可贵。
人不能什么都想要,不能满满当当。要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然后静下心来,做自己。远离胡思乱想,远离自我消耗,做好当前的事情,享受当下的一切。
就像考前复习阶段,又想好好抓基础,带着孩子们背基础,检查提问,练习。又想多锻炼孩子能力,多做题,让孩子讲题,又想构建体系,进行专题复习,纠结的地方在于时间有限,你不能两全,所以焦虑,如果不能做出决断,踏踏实实的做好当下,就很有可能走马观花什么都没有复习踏实。
就像准备一节公开课,或者比赛课。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有的人想多参考一下别人的优秀设计,下载很多的课件,观看视频,加上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东西,在整合上花费了太多时间。而有的人则是不习惯参考别人,更多的时间是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我属于前者,有时候反思觉得焦虑的点在于参考的太多,很容易打乱自己的想法,把很多人的亮点借鉴过来,整合起来发现可能并不是紧扣目标的,关注了亮点,装扮的屋子很漂亮,可能原本让我们建造的屋子只需要结实挡风就行。总是想尽善尽美,想把所有的细节也都做好,然后每一次修改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心力,发现可能很多都做成了无用功。但是,谁的成长不是在大量无用功的基础上走出来的呢。
时不时的就开始自我对话,自我矛盾,自我否定,自我治愈。向前走,时而面临不同的路口,选择了就得愉快又坚定的走下去,用心欣赏沿途的风景,不要去猜测你没选的路可能有很美的风景。
越来越爱读一些佛学的书,越来越敬畏世间万物,相信因果报应,所以也做来越谨慎的做自己。人生确实需要不断地修行,且行且学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