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了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她的先生钱钟书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杨绛出生于1911年的北京,是杨家的第四位千金,给她取名叫杨季康,她出生这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瓦解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走向共和。动荡时期,父亲杨荫杭因为工作变动,从北京搬到上海,在上海生活了四年又返回北京。八岁的时候又搬迁到无锡,后来父亲在无锡养病,她跟随大姐到上海启明女校求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父亲担心教会学校对孩子思想有影响,就转移到苏州振华女中求学。杨季康在振华女中度过求知若渴的青葱岁月,她的很多文学积累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书中可以看出父亲很注重培养她独立承担、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她广泛的兴趣和优良的素养。
杨季康从小喜欢文学,三天不让她读书,都觉得不好过。1928年,17岁的杨季康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吴大学,她本计划要考清华,但是当年清华不到南方招生。她选择了东吴大学,这里没有她喜欢的文学系,于是选了政治系,她总是把当天的专业课学会,便躲进图书馆看中外名著。1932年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她不愿浪费时间,和同学逃出学校,准备到燕京大学借读。准备妥当后,杨季康去清华看望好友蒋恩钿,与她同行的孙令街去看望表兄钱钟书。正是这次去清华,让她决定借读清华大学,静心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文学,而不是仅为了获得一纸文凭。
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实现着自己的文学梦,开启了文学创作的大门。在清华和钱钟书认识,并且一见钟情。后交往、见父母,订婚。订婚后钱钟书又到上海的私立光华大学外文系任讲师,兼国文系教员。杨季康返回清华攻读研究生。1935年,钱钟书完成国内的服务期,参加了出国留学考试,以总成绩最高拿到录取通知书,他第一时间告诉杨季康,并希望能和自己一起出国深造。杨季康欣然同意,可她现在就读的外语部不能输送学生留学,想出国只能自费。那为了照顾从小生活环境优越,不会照顾自己的钱钟书,她办理了休学手续、结婚仪式后一同出国。
两人从无锡出发,前往英国。在大海飘了一个多月到达。幸好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在《围城》中钱钟书写道:两个要结婚的人若想看出彼此的破绽,结婚前最好去旅行,但是不能短,至少一个月,如此舟车劳动才能让人“原形毕露”,这种情况还不会分开,那就可以结婚了。这或许也是他们实践出真知的典型案例。
来到牛津大学,钱钟书攻读文学学士,杨季康仍然在这里借读。他们生活的三部曲就是,读书,会友和散步。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图书馆。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如饥似渴的读各种文学书籍。
钱钟书文学造诣很高,但是在生活方面马马虎虎,他甚至分不清鞋的左右脚,系不好鞋带,使用筷子不熟练,出门迷路。杨季康像对待一个不能自理的孩子一样照顾钱钟书。好让他有足够的时间钻研文学。钱钟书也会每日给杨季康做好早饭,轻轻喊她起床,即使他刚开始不会划火柴;这当然也是他们爱着彼此的体现。
在牛津大学有了爱女钱媛,并且一生只有这一个孩子,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爱女身上。从牛津毕业后到巴黎大学,同样是下功夫扎扎实实的读书。杨季康也开始了文学创作。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日军开始侵略中国,他们在祖国的召唤下匆匆踏上回家的路。
回国后钱钟书到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书,杨季康在小学代课,业余时间编写剧本。再被日寇控制的上海,人们寻求的精神慰藉方式是看戏剧。她的第一步喜剧就是《称心如意》,也是从这部喜剧上演开始,她起了一个笔名叫杨绛。开启了她的戏剧创作。正是有了杨绛的作品,中国的话剧舞台从此告别改编国外戏剧的历史,这也是她跨时代的意义,她的名字代表中国话剧剧本的崛起。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举国欢庆的日子,钱钟书和杨绛收到清华大学回校任职聘书,一起返清华教学。
杨绛还是最喜欢翻译工作,写了许多论文,投入大量精力,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文化大革命期间,译稿《堂吉诃德》被没收,几经波折,终于找回。文革结束后,她不满意当初的翻译又提高翻译的度,前后历经20多年翻译《堂吉诃德》。
爱女钱媛在他们夫妻的影响下,也爱好读书,毕业后在北师大任博导。她看淡名利,专心教学,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身体出现不适,后经检查是肺癌晚期,1997年离开人世。杨绛静静的送走爱女,这一年她86岁。丈夫钱钟书也在生病住院,1998年钱钟书病情不能控制,也离开了。从此只留她一人独自在人世间,打扫现场。
她把钱钟书生前未整理完成的文字稿、笔记整理收录,出版,这是那个时代的研究历程,如果没有整理,将是人间一大遗憾。完成了女儿未完成的书《我们仨》,记录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90多岁还在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累了还坚持抽时间读书。四年后,96岁的杨绛用两年半的时间,写好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
走过百年风雨的杨绛一直没有停笔,精神好的时候就会把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身体不好的时候,会静静的坐下来养精蓄锐,回味百年人生。她把属于他两的战场打扫干净,属于她的战场打扫完毕,她才如此从容淡定。2016年5月25日凌晨,在睡梦中走向永恒,结束了105年的人生。他们仨团聚了。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晚年的钱钟书送给妻子最般配的礼物是八个字: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用一生诠释着这八个字。让德与才达到极致。
读来心情既是沉重,又是敬佩。她先后送走了爱女,爱人,自己独自在世间坚守,整理他们的“战场”,那是怎样的一份坚持和从容的心态。也许她那样的心境,是不需要我的沉重的,早已超脱了这种简单的情感。敬佩他们之间的爱,爱不需要挂在嘴上,而看行动自然流露出来的爱。
就如有句歌词唱的:生命漫长也短暂。关键看你给人生这本书进行怎样的书写。希望每一天都用力的过,热爱自己的事业,并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