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吉
在孩子的世界中恐惧的事情很多,比如怕黑,怕鬼,怕陌生人,怕狗等等,孩子为什么会怕这些东西呢?我们怎样才能帮孩子面对这些怕呢?
我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举例:现在有条狗冲着孩子跑过来,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害怕,先把孩子抱起(让孩子及时脱离危险)
然后问孩子“是不是害怕,被狗狗吓到了吧”(认同情绪)
“这狗这么冲过来确实挺吓人的”(接纳情绪)
“爸爸/妈妈在,爸爸/妈妈保护你”(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这时候传递的关爱能直击心灵。常见无效的做法是告诉孩子:不要怕,不要怕。试图通过这话来安抚孩子害怕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他当下无法做到的要求,如此恐惧无法得到释放。)
这时候孩子在您怀里感受着温情和安全感,待他/她平静下来,就是支持孩子穿越恐惧的好机会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独立,作为父母无法一辈子在孩子身边保护他,那么他就必须要慢慢的培养出直面恐惧的勇气,而不是一味的寻求被保护。
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看看周围的环境,一步一步近距离看看狗狗,慢慢地接触孩子当下的恐惧源头。
如果孩子再次感觉到害怕而有退缩的行为,那就还是抱孩子退到孩子认为安全的距离,继续情绪接纳的第一步。
待孩子感觉安全了又再慢慢接近狗狗,如果孩子表现出恐惧便又慢慢退回孩子认为的安全距离,如果孩子不那么害怕就尝试不断的接近,如此不断往复,直至孩子不再害怕狗狗,甚至能抚摸狗狗,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进进退退的陪孩子面对这个让他恐惧的源头。
这个过程中成年人要必须非常有耐心,幸运的是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孩子会在由父母所提供的安全环境中去探索恐惧,极其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同时能激发孩子的勇气。
看起来很简单的几步,但这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古老师的七个人文环境的支持:
认同接纳情绪,允许孩子胆小害怕,这是“宽恕包容”。
抱起孩子,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保护你,这是“安全无惧”、“温情有爱”。
陪伴孩子适应环境,慢慢接近恐惧来源,这是“支持鼓励”。
这个处理方法仅适用于这个恐惧来源是安全的,面对疯狗,或者其他有生命危险的恐惧,请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带孩子离开。
再回到第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怕这些东西呢?七个人文环境里有一条“在安全无惧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学会相互信任”,所谓的相互信任就是父母相信孩子有能力保护自己,孩子相信有危险时,有父母可以求助和依靠,那怎样营造一个安全无惧的环境呢?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人教导,更需要自身的体验,包括体验恐惧。我们经常会听到:“小孩子不要玩刀,会割手”,“不要走河边,小心掉下去”,“小孩不能玩火,会烫着”,“离狗远点,太脏了,小心被咬”,“有毒的,别乱摸”,“不能碰电器”……这些话语让孩子感觉这个环境处处充满危险,活的小心翼翼,虽然充满好奇心却到处是阻挠和恐惧的声音,还哪来的安全感和信任。
教孩子正确使用电器,刀具,火等等,教会孩子在水里自救的技能,教会孩子甄别陌生人的好坏,教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保护自己的能力等等,只有通过训练孩子的能力来信任孩子,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和自信。
面对不同的恐惧,原则都是一样的,给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创造七个人文环境,恐惧之雾会慢慢散开!
行为明智对一个人的人生非常重要,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做的话该如何做,这些都是问题。养育孩子并不容易,非得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的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