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话题:
一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二是乐高主题乐园落地北京。
先来看第一条
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你知道,每年一开年,中央政府发布的第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今年也不例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牢牢守住两条底线: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让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对两个底线的强调,是跟之前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不过,今年的一号文件相比往年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有指导精神,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执行办法。
比如,粮食安全不但要让主食安全,还要让大豆、油料等副食安全,并给出了具体的种植方案,“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在新疆次宜棉区扩大花生生产”等。
再比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发展,文件强调,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方案包括“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等。
我们来划下重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记住两个关键词:两条底线,一二三产融合。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我们通常认为,农业就是第一产业,发展农业就是要把第一产业搞好。但是中央一号文件又强调,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怎么理解这个精神?前不久,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出版了一本新书,叫《从农业1.0到农业4.0》。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农业是第一产业,这是对农业认知的1.0版本。而现在,农业已经从1.0发展到了3.0和4.0版本,原来的认知早该迭代了。
你知道,在传统社会是不分一二三产业的,财富的主要来源就是农业。那么,农业是第一产业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它起源于西方全球殖民时期搞的大农场。特点包括:第一,规模化经营,一个农场动不动几千上万亩;第二,单一化种植,一个地区只种一种农作物,比如在美国的不同区域,就形成了专门的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等;第三,机械化耕种,种植、收割、喷洒农药等都是机械化操作。
听起来,这就是理想当中的农业现代化方式。但其实,这种方式我们学不了,也不该学。
首先,目前成功实行大农场制的国家,都是西方殖民国,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菲律宾等等。那里的原住民人口被消灭得所剩无几,地广人稀,这样外来白人殖民者才能占有大量土地,建立大规模农场。而仍然以原住民人口为主的亚洲国家,土地资源普遍紧张,不可能照搬这个模式,就算是欧洲也不行,那里人地资源的矛盾比亚洲稍好,但仍然没有条件建立大农场。这是其一。
第二,大农场模式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模式,被称为“石油农业”。比如美国,每生产1亿吨粮食,要消耗2000多万吨石油、20多万吨钢铁,还要消耗大量的磷、钾等肥料。美国大农场每生产1卡热量的食物,需要消耗0.2~0.5卡,是亚洲国家的4~5倍。如果全世界都实行大农场模式,那么需要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一半来生产食物,这种高耗能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其二。
第三,我们通常认为,大农场模式生产效率高、很赚钱,其实不然。大农场只是人均产量高,但地均产量并不高,每亩土地出产的农作物比不上精耕细作的东亚小农经济模式。因为高耗能、地均产量低,如果没有政府长期高额补贴,美国的大农场是亏损的。要知道,美国政府每年给农场主的补贴高达数百亿美元,算下来,美国农民40%的收入是政府补贴的。
到这儿,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美国政府高额补贴农场主,让美国得以向全世界输出廉价粮食,美国政府是活雷锋吗?相传基辛格说过一句话,“控制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粮食,就控制了全人类。”不过,这句话你也就听听,现在大国都重视粮食安全,想要用粮食来卡别人脖子还是比较难的。
其实,美国不惜巨额补贴来出口廉价粮食,有更现实的目的。第一,维持美元的全球霸权,光是有石油来做价值之锚还不够,美元还有另一个锚,就是粮食。石油做锚还得中东国家同意,而美国作为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粮食做锚自己说了算。第二,粮食是国际期货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控制全球比较大的粮食份额,有利于本国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多空投资、左右国际粮价。总之,补贴出去的钱,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套利,加倍赚回来。
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了,把农业看成是第一产业的农业1.0,不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农业2.0,又叫“农业二产化”,把农业和现代工商业结合起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比如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各种科技企业下乡养猪、养鸡等等。
农业3.0,又叫“农业三产化”,把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搞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养生农业,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民宿,把城里人吸引到乡下来居住、消费。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说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就不能把对农业的理解停留在1.0版本,而是要推进到2.0和3.0版本。在3.0版本上再加入“互联网+”这个工具,就是农业4.0版本,实现真正的“社会化生态农业”。
最后,书里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乡村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基因,隐藏着中国文明演化的原动力,乡村兴则中国兴。”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继环球影城之后,又一个国际主题乐园落地北京,这就是乐高乐园。选址定在北京房山区,力争在今年内开工。你知道,乐高乐园的定位和环球影城不太一样,环球影城面向的是全年龄段的大人和孩子,项目以各种大型器械类游乐为主;而乐高乐园主要面向2~12岁的孩子,主打的是益智类和亲子互动类的游戏。
乐高乐园要开工的消息,最开心的是天天在找地方遛娃的家长们。很多在国外玩过乐高乐园的朋友,也趁热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游玩体验。包括一定要打卡的地点,每个项目的优缺点等等。让大家提前感受精彩,也提前做好准备。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出门游玩,除了对目的地的憧憬,我们往往还会有一点焦虑,生怕路上出什么差错,生怕错过了什么好风景。为了对抗这种焦虑,很多人会提前制定周密的游玩攻略。但现实往往是,别管我们的攻略做得多周全,总有些意外情况发生。咱们得到用户商磊同学说,有一次他去环球影城,虽然提前做好了详细的攻略,还实时参考了环球影城的APP,但没想到,还是漏掉了经典舞台剧《不可驯服》的表演,只得带着遗憾离开。
其实,指望游客掌握全部信息、做好完美攻略,是不现实的。反过来看,站在园区的角度,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体验优化点——在游客到园之后,怎么及时给到他们最需要的信息,缓解游客的信息焦虑。
怎么做呢?一种是技术化的方式。比如现在的主题乐园都配备了智能地图、智能排队显示屏等高科技,游客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先玩什么、后玩什么。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人肉导航”。这看似很笨,却能够给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商磊说,有一次他在东京迪士尼游玩,正在园区的一个角落,拿着地图做攻略。一个拿着扫帚的女孩笑着走过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吗?”
他回答说:“我想体验几个不太可怕、不太激烈的项目。”女孩非常耐心地给他介绍了几个合适的项目,特色是什么,排队要排多久,并且因为看到他是中国人,还特意强调了,其中一个项目可以看万里长城。
注意,在东京迪士尼乐园,这样的服务不是特例。商磊后来做过多次实验,不管在园区里的哪个地方,只要他打开地图,或者抬头张望,就会有人走过来为他提供帮助,介绍项目、指路等等。
你可能会问:这么大的园区,安排这么多人员随时随地提供服务,不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吗?并没有。为游客提供“人肉导航”的,是园区内本来就随处可见的清洁人员。他们经过培训,能够在第一时间给游客提供帮助,缓解游客的信息焦虑。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其实很少有人去做。比如你去一个商场,想找一家店铺找不到,去问清洁人员的话,他大概率是一问三不知的。
说到这儿,我想起刘润老师的一句话:在服务业,永远没有什么叫“能做的我都做了”,一定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服务,是永远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