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屹耳

上周,电脑在更新系统的时候“一口气没缓过来”,更新了95%就over,花了两个晚上自己没捯饬好,售后建议重装系统,看起来不起眼的一点小事,其实挺影响心情。

周六的时候拿去修理店让重新装了系统,也把该做的事情全都做完,然后坐在沙发上,一阵空虚。有一类人,比起忙碌,其实最怕闲着。

如果闲下来,很多事情或者说一些负面的情绪就会接踵而来。如果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坐半天,到最后心情多半会变得不那么积极,对过去的事、过去的人、以及对未来的种种假设等,都会在大脑中晕染开来。

比如给家里打电话,打一遍没接,第二遍还没接,整个人就会变得非常焦虑。父母可能当时在忙,或者恰好不在家,什么事儿都没有,但往往是自己把事情想得很糟。

平时也不想给自己周末安排工作,所有工作尽可能在周五完成,哪怕加班也想完成。周末闲下来的时候会看看书、追追剧,其实没什么不好,但也许是性格使然,特怕自己独处时把孤独放大,然后无所适从。(间歇性来临,没有预兆)

最近看《小欢喜》,童文洁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大致是说,人的一生中,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会改变的,一个人的容貌可以变,其它方面更容易改变,唯独性格,很难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变化。

性格决定的东西有很多,有些我们根本没办法掌控,比如我,就很难让自己“慢下来”。

那种状态我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了,朋友去福建回来对我说:你知道吗?有天我坐在福建的公交上,车上有人坐过站了让司机停车,结果司机慢吞吞地说,哎~呦~,你不~早说~,再不说~我就开到~台湾去了啦。她说,面对那样的人,那种场景,生活在那样的城市,脾气再急的人怎么可能生得了气,我们简直活得太暴躁了。

近期正好在看《别说你懂心理学》,书中提到“踢猫效应”,就是说现实生活里,人们经常会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或者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后,就会不自觉地将心中的怒气、委屈、怨恨发泄到他周围的人身上,这种不冷静的发泄,也许会让他的内心得到瞬间的安慰,但却给他人带去了烦恼、郁闷、痛苦。

道理懂得很多,但实现起来很难。我们都不想把负面情绪给别人,除了向“安全”的朋友倾诉,多半也只能忍着。这种情况下,我多半会选择出去走走,尽量减少一个人闷在家里的情况,至于去哪不重要,只要能尽快处理掉那种孤独窒息的感觉。

昨天在朋友圈分享了“乐队的夏天”,其实就是一个乐队现场招生的短视频,但有很多人说,周末生活丰富什么的。其实,并不是,那不过是我心情低落出去散心时正好看见的“一道风景”而已。

今天见朋友圈有人说:在乎你的人,觉得你千辛万苦;不在乎你的人,觉得你无比幸福。道理如此,但真的在乎理解你的人,除了家人,茫茫人海还是太难寻找了。很多时候,我都想对那随处可见的孤独感说,您什么时候才对我说“拜拜”?

我在知乎搜索答案,网友叁人师说:当我感到孤独时,我一想到自己觉得凄美忧伤的孤单情绪在外人来看,并不会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关心和在乎。我决定收拾起我的矫情情绪,去认真过我的生活,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我很清楚,一个人如果学不会和自己相处,他永远都是孤独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90后在朋友圈生活的一直很“凄惨”,不仅会秃、会离婚,还会被“出家”。仿佛他们已被生活打压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在...
    叁生有幸7266阅读 357评论 0 1
  • 过一天算一天,眼睁睁地看着时间在流逝,却只能默默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如果哪天能做件有...
    憨爷_30be阅读 291评论 0 0
  • 那天,你走了,像鸟儿一样飞出了我的视野,天空中只留下我长久追寻的目光……没有你的日子里,花儿谢了,鸟儿也飞...
    你我生活之旅阅读 282评论 2 4
  • 人生到了25岁 越来越重视感情 可以不求任何回报 越来越尊重每个人 越来越不执着 越来越坚定 知道自己必须去哪个地...
    小小宸一阅读 237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