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了三期后,感觉自己已经“理屈词穷” 了,因为自认为是调动了所有现有的脑细胞,将过去的童年、少年、故乡、刻在心里的人都写完了,正寻思着,该不该坚持第四期,心中两个我在相互说服对方,一个说,别坚持了,开学了,顾不上了,又不当作家,人们也不看。另一个说,坚持吧!呼啦啦又10个人报名了,如果坚持下来,可能文笔会越来越好,不坚持是万万好不了的。最后看到同学们都有工作,都在忙,却努力坚持,咬咬牙,坚持到底!于是在权衡利弊下,又报了第四期,把写作当做必修课,或早上或晚上,把看手机的时间利用起来,感觉只要有开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话,到今天又完成了第四期。
第四期内容是三篇写人叙事、三篇写景、三篇读后感,一篇感受 。这些内容在水孩儿的引导下,顺利完成,但是在写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解决。
第一,读书的量严重不足,真正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每一篇只能将内容清楚明白地叙述下来,却着实没有含金量,使文章干瘪而无味,除了谋篇布局比小学生强点,别无优势!而且由于书读得少,优秀作家的写作方法不能取长补短,没有新鲜的东西充实自己。这是当前务必要解决的,如果没有书中语言积累或者知识的架构,练笔只能是练笔,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语言缺乏精雕细琢,常常是由于赶“作业” 而潦草收工,大多都是一气呵成,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研、思……致使语言不精炼、不严谨,让文章有一种拖沓感。就是阴山作家网上登的《没有裹脚的外祖母》,虽然大多人认为情感真挚,感人至深,依然有的语句不是很经典,甚至还有错别字现象,说明我们对文字还存在应付的态度。
第三,读后感这次写了两篇,因为实在没有细读过更多的书,推荐实属困难,平时没有时间,大多是语音听书,或是百家讲坛听分析,不能有效记忆,只能“只知道 ”,不能翻阅、细品,所以听后感是最难写的。
排除万难要读书, 而最难的是有效记忆,得学以致用,这真得老师去引领,我们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读实用书,并且每天应用在写作中,那么写作才有它实质性的意义。
所以下期一定有的放矢,有效选书、实质读书,练笔才能要达到有效,哪怕是一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