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家有两个最对不起的人:男为曹操,女为妲己。曹操文才武略,在文武双全方面可谓中国古代第一人。可惜,出于封建朝廷的姓氏正统论,认为曹操灭了“刘汉正统”,在《三国演义》里硬生生的把他画成一个大奸臣大枭雄,真是令人可笑又可悲。苏妲己,在那个女性地位极为低下的封建社会,她只是一个弱女子,一个俘虏,或者说一个高级奴隶而已。而在《封神演义》里,她是妖孽狐精,她是红颜祸水,殷商灭亡的这口大锅,不由分说的扣在了她的背上,永远拿不下来。
苏妲己不姓苏,她姓己名妲,是有苏氏部落族人,所以世称苏妲己。殷纣王攻打有苏氏,把她带了回来。从此,她成了古代“红颜祸水”第一人。在她之前,有个夏桀王的妹喜,但没有她名气大,可能是夏桀王没有殷纣王暴虐。一个朝代的灭亡更替,总要有人来背锅,来替罪。昏君那是不必说的,朝廷是在他手里灭亡,无可抵赖。但是君为什么会“昏”呢?历史很少正视那些昏君的个人本性问题,亡朝灭国了,开始找替罪羊。大家找来找去,找到了奸臣,找到了太监,但找的最多的,还是后妃。为什么?因为女子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史学家也好,小说家也好,民间说书人也好,大家都可以来污蔑,来嘲笑,来扔几个臭鸡蛋。
史料上关于苏妲己的记载不多,《史记》里就顺带了一句,说殷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有一小段,把殷纣王的一些暴行说成是苏妲己怂恿的,成为《封神演义》里苏妲己的原型。但《列女传》中有一个明显的漏洞。《史记》记载: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于是把比干的心挖出来。到了《列女传》,那句话变成苏妲己说的了。比干被杀,又是她的锅。
《史记》上说殷纣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拒谏,辩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人皆出己之下。这样一个智勇双全、俾睨天下、刚愎自大的人,仔细研读《殷本纪》就知道,他的种种暴行,全是他的性格使然。关于他的暴行,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酒林肉池,不是炮烙之刑,而是这样的一件事:当时三公之一的九侯有个非常漂亮的女儿。九侯把她献给纣王,但那个女子不喜欢淫荡。纣王大怒,把她杀了,把她父亲九侯剁成肉酱。有这样的一个暴君,殷朝灭亡能有别人什么事?而苏妲己陪在这样一个恶魔身边,就算有些恶行,也只是为了迎合,为了活命而已。
但文人们不管,帽子早已准备好。苏妲己正式开启“红颜祸水”第一例后,就形成了历史惯性,一发不可收拾:褒姒,杨贵妃,冯小怜,张丽华等等,甚至李师师一个妓女也躲不过这顶帽子。明明是当皇帝的荒淫无道导致灭朝亡国,最后背黑锅的却成了这些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的女子,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总是被轻轻放过。
这种分锅的历史惯性演变成了今天的责它心理。于是,不遵守规则在动物园私自下车被咬成了老虎的锅;自己贪心爬树摘杨梅摔伤成了杨树的锅。一时糊涂冲动喝百草枯无药可救成了百草枯的锅。这种心理,真是让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