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处一个内陆城市的国企,办事的效率一般,基本上是一个管理学当中的典型组织俱乐部,人们比较注重的是关系。我负责一小片区的,正常运行。
突然,在生产现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人当场吵了起来。吵得不可开交,耽误了正常生产运行。一方明显是被动型的攻击,拿出来条条框框、大道理,直接针对另外一方。我站在中间调停。明明知道,现场发生的一切不至于发生这么大的冲突,而是借题发挥。当时的感觉,像或吞下去一只活老鼠,一千万只草泥马,从心中跃起,但是现场环境,不能发火。我强压住,心头之火暂时平息了。当自己独处时,心情万分低落,是为什么?我开始愤怒,失望,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目前做法的考虑和犹豫。我x,心情差的要失控,自己产生出了很多很多的抱怨,用很大力量实在抵抗不住如潮一般涌来的负面情绪,以为自己看了心理学、脑科学、科学史、生物史、人类学有点用,我去,一点都抵抗不住,满脑子的负能量。怎么能这样呢?人完全不顾一切的消极抵抗,对待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目标,无权威式的反噬。
一定有解决办法。这种事情,是常有发生:
孩子,假装自己听不着,无视父母的指令。
员工对领导口口声声承诺,但是始终完成不了的工作。
情侣间出现的以自杀,相威胁的在一起。
朋友间,突然出现的,无处不在假惺惺的客气。
夫妻间,终日不语的冷暴力。
就连游戏里都有职业叫”血牛“,受到攻击后的20%反射伤害。
这些表现就是被动攻击,在心理学上面有一个完整的定义:是弱势一方的还击,也是弱势一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他们没有表达出强有力的愤怒,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但他们通过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的方式最终达到效果,却和直接用愤怒攻击强势方没什么两样。这种心理机制也常被比喻为“隐形攻击“
“得到”中的古典古少侠,利用心理边界的修复法给我们准备好了可以直接使用的工具三步法:
1、看破攻击
个体会用消极、恶劣、间接、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以此来“攻击”令他不满的人或事,不过归纳起来还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一哭”,利用的是你的愧疚心。“我这么做为了谁?都是为了你!”“我这么惨了,还不是因为你。”。“二闹”,利用的是你的羞耻心。撒泼打滚你忍不了,于是息事宁人,退让求安。“三上吊”,利用的是你的恐惧。再不同意,你就要失去这段关系、这个人了。
一个心理边界清晰的人,面对被动攻击,往往能看破、不说破。
一个人活得不好,也许和你有一定关联,但是最大的责任还是他自己的,因为只有他能完全控制自己。所以只有自己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你来负责——如果连负责人自己都不管理,你又如何能为他负责呢?
2、区分伤害
善良的人缺乏心理边界,因为他觉得这会让人痛苦,所以一味退让,往往情况会更糟。
我们都学过《孔雀东南飞》。焦仲卿的母亲逼迫焦仲卿夫妇分离(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虽然一时达到目的,但最终结果是焦仲卿、刘兰芝夫妇双双自杀。
以往人们批判焦母说是万恶的封建专制,其实你抬头一看——今天社会类似的事情何其多!焦母其实是心理越位,但儿子焦仲卿的“心理边界”也模糊。他一味退让,不忍伤害母亲,结果是害了全家。
“伤”和“害”是有区别的。就像拔牙会“伤”到我们,但却不会“害”我们;吃糖不会“伤”,但是吃多了却是一种“害”。 明确界线,短期的确会有“伤”,会有不和谐的感觉,但是长期其实是清清爽爽的过程。从别别扭扭地拒绝,到正正当当地拒绝,本身也是一种修炼。你边界清晰了,周围人的边界也会清晰,是件利人利己的事。
如果有些人因为你正当的划定界线离你而去,就由他去吧!
3、重建边界
重建边界的关键,是“温柔地拒绝。”
比如,你是“北漂”,电话中你爸妈又一次提出让你回老家来工作,你可以这么回答: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肯定对方的动机);但是,北京确实机会多,现在自己又在事业的上升期(说明现状);这样好不好,我们先过两三年再说,一方面等等家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看北京的机会,如果好的话,也可以把你们接过来啊(替代方案)。
这个过程也许结果不一定好,可能会引来一轮心理攻击,但是也应该保持温柔地拒绝,表明自己的边界。就和外交一样,要练习边界,就要先从安全、信任的关系里的小事开始练起,千万不要听完专栏就给你关系紧张的大仇家打电话“喂,我们出来谈谈。”
让自己从安全、信任的小事开始有技巧地拒绝,然后慢慢重新建立自己的边界。
本文:情景+原因+解决法(最后用了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