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听到的秘密,比剪掉的头发还多。”一位理发师跟我说。“对我来说都是些不必要的信息,我只是替他们理个发,他们为什么要告诉我那么多事呢?”
“他们真的会告诉你很私密的事吗?”
“哦,是的,有些客人会。这个过程真是……”他停下了手中的剪刀,搜索着合适的词藻,“叫人精疲力竭。”
“那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我问。
“你是问我在听完他们的问题之后会说些什么?”他问道。
“对呀。你会试着给他们一些建议,为他们出出主意吗?”
“不不不,我不会。”他说。
“那你会说什么?”
“顺其自然。”他说。
“什么?”
“我会跟他们说,‘随它去吧。’”
我的脑袋既觉得惊讶,又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
“这对你的客人有帮助吗?”我继续问。
他点点头。“这就好比,我给他们剪了个发型,下次他们来的时候会想要换个新发型。我就会问他们:为什么要换新发型呢?之前那个发型不好吗?他们会说,不是的,上次的发型棒极了!但他们就是想试试新的风格。然后我会给他们剪一个和上次一模一样的发型,然后他们会觉得这是个新发型,而且也会非常喜欢这个新发型。”
他停下来,透过镜子看着我。
“或许他们抱怨的每一个问题,实际上都不是什么问题!或许本来就没有什么问题。或许一切都很好,就像他们的发型一样。也许如果他们不那么努力想去改变一些事,他们反而会更快乐。随它去吧。”
我思考了一下他说的话。不可否认其中包含着一些道理。哈佛医学院研究显示:人们90%的担忧都不会真正发生。那些被反复咀嚼的痛苦,就像人头上根本不存在的分叉发梢——越修剪,可能越毛躁。
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被倾听,以及被允许‘不做改变’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接受我们自己,以及别人,本来的样子。
停下“必须马上解决”所有问题的执念,像对待新发型那样,给它们几天观察期。你会发现多数“问题”,会如碎发般一样,自然脱落。
你也可以将“问题”写出来,哪怕是写在手机里。你会发现,多数问题写出来之后,就失去了干扰力。甚至,你可以将它们写在纸上,撕碎,冲进马桶。这个具象化的动作会帮助我们重塑大脑回路。
随它去吧。
Let it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