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不是药神》的美誉已经太多了,笔者在此不再赘言,今天就单纯从一张节拍表来分析下这部影片的剧作。
《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这个电影很难,题材受环境影响很容易变文艺电影,但实际上它有很多商业电影元素,就看你怎么切入,怎么着手;你是按照故事写人物还是按照人物写故事,这是两个方向;怎么改变一个人的负面力量,让他变成英雄,也是比较难的。”
本片摄影指导王博学谈起关于如何为这部电影确定影像风格时,说:“这个电影在文牧野导演开始弄剧本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很大胆的方向上的调整,就是要拍一个商业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剧本开始就放弃了很多,没有走个人表达,是按照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走的,目的就是让它更靠近观众。”(访谈内容请看:专访《我不是药神》摄影指导王博学:用镜头触摸现实的沉重与轻盈)
众所周知,好莱坞对于剧本的要求是全世界最严格的,因为符合观众的观影习惯,好莱坞的编剧方法也被称为最有效的编剧法。以罗伯特·麦基、布莱克·斯奈德等为代表的好莱坞编剧大师和戏剧教育家,更是总结了一套无往不利的编剧法则,将故事中各桥段的发生时间细化到了每分每秒。下面就是好莱坞编剧们奉为圭臬的编剧节拍表。
这15点结构也可以理解为是对电影三幕结构的细化,在《基本剧作法》里面写道:“不管三幕、五幕还是七幕,只要行之有效、恰如其分地把故事组织在或多或少的场景和段落之中就行。”根据《我不是药神》主创采访的相关文章,我们了解到《我不是药神》分为四幕。接下来,就结合上面的节拍表,分析下《我不是药神》的剧作。(下文关于《我不是药神》的情节线是笔者根据记忆梳理的,可能有疏漏,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1.开场画面
顾名思义是影片开场的画面,这个画面要求能够展现整个影片的基调。包括展示题材、类型、影调;定调的内容是前史,建置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前史。
杂乱的上海老街弄,昏暗的保健品店,蓬头垢面的中年男人……影片一开场就构建了一个脏乱差的现实世界。
2.呈现主题
如果是一部110分钟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片长117分钟),那在它的前5分钟之内一定要带出整个影片的主题,可以给主角出难题,或者将一个问题或概念抛给观众。
卖印度神油的小老板程勇生意不景气 、拖欠房租。去老人院交费,被告知老爸病重,负责人还让他下次按年交费(生活窘迫,恨不得分期付款)。婚姻失败,且老婆提出要带孩子移民,程勇与老婆谈判,发生冲突,进派出所,被小舅子曹斌(周一围饰)教训。
3.铺垫/建构
在影片的前10分钟内,要构建出这个世界的规则,展现人物的个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果在10分钟以内没能塑造出人物性格,展现出人物的目标、需求,观众就会看得云里雾里。在好莱坞,如果制片方或大明星没能你剧本的前10页纸里看到一个鲜明的角色,或者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会毫不犹豫地扔掉你的剧本。
刚交完父亲的费用,面对儿子几百块钱的球鞋,程勇的第一反应是多少钱,日子过得相当尴尬。而戴着口罩的吕受益,胡须渣滓,不合时宜的打扮,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病急乱投医的他循着“印度”俩字,找上门来。
在本片的前10分钟,程勇展现了自己最大的诉求就是挣钱。(生意惨淡、房东催租、前妻争子、父亲病重。)
而吕受益的最大诉求是印度仿制药“格列宁”。(慢粒白血病人、吃不起高价正版药)
此时的程勇虽然潦倒窘迫,但还没到必须为了挣钱铤而走险的地步,所以他并没有把吕受益的话放在心上。
4.推动/转折
这里出现第一个故事的转折点,剧情因此向前推进,这里一定要出现一个打破主人公平静生活的事件。在整个冒险结束之前,这个推动(催化)时刻是把主角引向快乐的东西。
父亲重病急需动手术,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程勇一个人喝闷酒,一张小卡片扔到他的桌上,他想起什么,赶回店里,发现店门因拖欠房租已被房东锁住,程勇打破玻璃窗爬进店里,找到了吕受益留电话号码的卡片。与吕受益商谈关于去印度带药的事情。
大背景事件:患者游行围攻售卖高价药的医药公司。在抗议的人群里,吕受益的表现最为淡定,看着病友们上前围堵喊口号,他咬着鸡腿翻着白眼,一副司空见惯又有点鄙夷的模样。
5.争执/挣扎
挣扎充分展现主角面对意外,与周围人或自己内心发生争执。
程勇去印度买药,发现批发一瓶药只要四百元,找到商机,想做代理,承诺一个月内卖出一百瓶。
面对满满一箱的仿制药,怎么卖出去?程勇和老吕到处卖药却不断被拒绝,一瓶都没有卖出去。
6.第二幕衔接点
从这里开始故事进入第二部分,经历了与他人的斗争和内心的挣扎之后,主人公找到改变现状的办法。
在《我不是药神》中,找到销售的渠道是争执的结果,主角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由此进入第二幕,进入第二世界。老吕提议找到病友群的群主刘思慧,于是出现了在夜总会看到刘思慧为了给女儿筹钱,跳钢管舞的场景。
刘思慧找来各个群主,在饭馆与程勇见面,这次见面的场景很有仪式感(喜感),一群各医院的群主纷纷过来问好,这个场景和吕受益到神油店的情景也有点相似,一旦有人介绍,病人就像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般无条件信任。众人在程勇的要求下摘了口罩(吕受益初次见到程勇,拉下三层口罩以示尊重。这次餐馆会面,程勇认为群主们戴着口罩是对他的不尊重,当大家摘下口罩,他也把烟熄灭了。)
7.B故事
故事进入第二阶段后,开启了另一条轴线,多数剧本中的故事是“爱情故事”,或者是主人公的冒险、传奇从这里开始,在这条故事线中,主人公的性格和环境要和第一段故事有巨大的反差,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被渐渐袒露出来,观众能够看到主人公的另一面,或者对之前提出的问题有不同角度的思考。
从黄毛抢药到入伙抵债,邀请老刘当英文翻译,“卖药五人组”正式成立:帮忙牵线的吕受益、钢管舞女+病友群群主刘思慧、会讲英语的刘牧师、屠宰场的打工仔黄毛。
从这开始,那个曾经暗淡冷清的印度神油店开始热闹起来,大家悄悄聚集在这间破旧杂乱的小店,购买一瓶瓶能给他们活下去希望的“印度神药”。
这一幕是不是很容易让人想起《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面排队买药的镜头?
8.游戏时间
主人公进入第二世界后不断有新的发现,人物在快速成长。这个阶段氛围通常是比较轻松的,因为真正的敌人还没有出现,但这个阶段也可以体现主人公的真实性格。
程勇卖药非常顺利,钱大把大把入兜,其他四个人既有钱赚又有药吃,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程勇还顺利送老父亲入院动手术。在夜总会庆功时,为了替刘思慧出气,砸钱让男经理跳舞,更是本片的一大笑点。膨胀的程勇甚至想要潜规则思慧,后来因为看到思慧患白血病的小女儿,决定离开。
9.中间点
游戏时间结束,主人公迎来第二个大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乐极生悲或者否极泰来的时刻。(“伪胜利”或者“伪失败”)
在本片中,有患者家属找上门来,说是吃了假药导致住院。程勇一伙发现假药贩子张长林。五人大闹张长林卖药现场,最后进派出所,留下了笔录证据。程勇在此了解到卖假药是要判刑坐牢的,内心有了一点小波动。
10.敌人逼近
在这个时间点,主人公将遭遇挫折,因为坏蛋搅局,主角队伍会遭遇分歧、质疑,最终分道扬镳。
张长林深夜到店里与程勇谈判,威逼利诱希望程勇让出代理权,程勇第一次拒绝。之后程勇进货,遭遇张长林匿名举报。一番惊险 ,程勇感觉到了危险。雨夜,大家一起吃火锅,程勇宣布要洗手不干,把代理权给张长林。大家不解,争执过后,小团体散伙了。第一个离开的是黄毛,被噎住的话,倒上一杯满满的啤酒,面对程勇一饮而尽,带着满手的血走进雨里。最后一个离开的是吕受益,他一开始笑着以为只是一个闹剧,当程勇说出“滚”,他的嘴角慢慢合上,由笑到哭,戴上口罩,打开那扇门离开(第一次打开那扇门的时候,他摘下口罩,带着尊敬和希望)。
大背景事件:警察已经在医药代表的强压下,开始着手调查。
11.一无所有
此刻主人公跌入谷底。在很多优秀影片中,会利用“一无所有”这个时机让某个人死掉。这是旧世界、旧人物消亡的时候。这也是为主题的升华扫清道路。
一年后,程勇发迹办厂,整天忙碌。吕受益的妻子来找程勇,告知老吕病情恶化,张长林高价售药,被人举报,已成为通缉犯,现抗癌药断货。程勇去见老吕,备受病痛折磨的老吕表面依旧乐观,他决定为了老吕再去印度进药。
可惜老吕自杀,程勇受到巨大打击,决心低价卖药。张长林来找程勇,讹走一笔钱之后被抓 ,但没吐出程勇。警察加大力度追查假药事件,抓走许多患者,但是大家达成一致,并未供出程勇。程勇的小舅子刑警曹斌,也在侦破过程中,被白血病人们的无力现状震撼。
“警察领导,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么。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的人还不知道么?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12.灵魂的黑夜
顾名思义,“灵魂的黑夜”就是黎明前的黑暗。这个阶段的主人公处于深渊,还想不出拯救自身及周围所有人的办法,看不到希望。
在港口提货时,黄毛发现保安报警,为保护程勇,黄毛自己开车引开警察,最终车祸身亡。在医院里,程勇冲着抓捕黄毛的刑警曹斌哭吼:“他才20岁!他只想活着,他有什么罪?”
剪了头发买了车票的黄毛最终还是没能回家,程勇拿着火车票痛哭。
13.第三幕衔接点
故事的第三部分开始,经过了一连串的打击,主人公态度更为明确,重新出发。
对于前面黄毛之死的安排,编剧之一的钟伟在接受采访时说:“黄毛是很单纯的一种人,他的死是类型片创作思路里的一个套路:英雄诞生,周围的人必须付出代价!”正是黄毛的死,引发程勇送走孩子、不顾一切后果低价卖药。这是全片的一个转折:从亏欠病人的坏人,到还病人情分的英雄。
病友群对话窗口中不断放大的“希望”两字
14.结局
结局就是新世界诞生的地方,不只是主角一个人的胜利,他还必须改变世界。
在一次和病友们交货时,警方围堵了程勇和他的药。站在被告席的程勇十分平静,在为自己辩护的环节,他只说了寥寥几句——“我犯了法,该怎么判,我都没有话讲。但是看着这些病人,我心里难过,他们吃不起进口的天价药,他们就只能等死,甚至自杀。不过,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希望这一天能早一点到吧。”
最后警车押送程勇时,出现了影片最催泪的一幕,道路两边密密麻麻站满了白血病友,他们从全国各地自发前来送别程勇。镜头扫过的地方,每一个病友都摘下来防护细菌的口罩,用感激的目光注视着缓缓开过的警车,在这群人中,程勇甚至看到了老吕和黄毛……
这一幕就像《辛德勒名单》里面,一无所有的犹太人,为了感谢恩人辛德勒,抠出嘴里的金牙,为同样一无所有的辛德勒打造了一枚金戒指。
还有《死亡诗社》片尾,基汀老师被开除,离校前,他回教室去取回自己的物品,正值校长代替自己给曾经的学生们上课,校长催促基汀快走时,托德突然站上自己的课桌,接着学生一个又一个站在书桌上呼唤“Oh Captain,My Captain”,既是在向基汀老师致敬,也是在向权威,向自己宣告,独立自由的种子已经埋在心中。
15.终场画面
对应开场画面,强调新世界。表明事件的变化,或者主人公经过一系列事件后的成长,他将以什么的态度来面对新世界(新生活)。
片尾,程勇出狱,曹斌前来接他。(不得不说,周一围双手插兜靠着车,阳光洒在他身上,背后是清新舒展的柳树, 这一幕真是太帅了。)曹斌告诉程勇不要再卖药了,现在这种药已经列入医保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不是药神》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类型片,导演文牧野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过,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类型化的作者电影导演。“我基本上是处于类型化稍微多一点,作者化稍微少一点的那个位置。”他说:“我觉得电影不只是文学,也是建筑学,非常需要理性的平衡。怎么吸引观众在电影院看两个小时?就是把每个笑点和泪点都打好位置,再反复去验证。”这种创作方式是好莱坞式的,也是非常高效的(从口碑票房双丰收就可以看出)。
文章开头分享的节拍表是大多数好莱坞编剧能够源源不断地以生产线的方式生产剧本的秘密,如果你也想尝试,可以先找几部比较喜欢的类型电影,套入这个表格,对照其中的编剧法则去探索一下这些剧作的奥秘,然后再以这样的方式,尝试去写一个标准化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