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并不断修炼自己的思维

我一直有在外面学习一些课程,在这过程中遇到很多学伴,学习前后发现很多人对同样课程会有不同反馈和收获。有时候甚至过段时间大家差别会越来越大,举个例子:

A同学:心不在焉听了听,觉得课程还不错,但实际没太走心当回事。只是行为上走了个爱学习的过场。过段时间估计学了什么也都忘了…

B同学:认真听课做了笔记,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同步写了课后复盘,在影响圈内树立了一个积极的形象。绝对知识型选手,但没看到任何实践运用,更不要提跳出老师分享,结合自己实践有更深层的体会或者异同观点创新。成为大海棉,“纯知识接受体”

C同学:课程复盘后马上思考我能在哪些情况下运用所学?不停留在听课这一个层面。在实践过程中对老师分享会有更深层领悟,甚至在运用层面对老师课程内容有了新的情景补充,或者特殊情况异议观点。成为“实践创新选手”

D同学:结合老师课程,相关书籍大量阅读,各种实践尝试验证,于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可以成为分享者,影响需要帮助的伙伴,“某个领域意见领袖”。

反观我自己,我之前一直是属于A同学,表现的很爱学习,而且想学的东西非常多,这也想学,那也想学,报了很多课,到真正学习的时候,却很难静下心来,好好去吸收,碎片化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什么都不记得。

后来,我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做笔记,把内容记下来,会同步到朋友圈或者是微博,成为知识接受型,时间长了也会忘,最主要是,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价值。

学习最终的目的,要发挥它的价值,所以,要努力把自己升级为学生D,你要逐渐升级自己的认知,提升思维,需要我们学习实践思考去不断进阶…

以上同时也还一种思维模式,我们同样接触一门课程,同样遇到一个机会,你是否看到这个课程或者机会背后能带给你的一二三四五,比如自我提升可以用在哪块?分享给有需要的伙伴?我是不是可以用这个在工作中?我带团队是不是可以用用?是不是可以做发圈或平台分享素材?是不是可以…等等等…

还是只看到了一这就是个课程。然后没然后了…

世间很多遇到的人和事其实都有很多层面带给我们思考和机会。我们看到了哪一层,并且如何运用?是这个思考模式把人和人差距拉开。核心是:“主动思考+思维模式”

主动思考是个人习惯,思维模式需要多修炼。思维模式不改变,再多知识知识堆砌。如果很多东西我们不能学会看到,就算手里拿着屠龙刀和倚天剑,门口后山就是宝藏,也会因为我们的无视或思维能力限制看不到,白瞎了好资源和好工具…

一点关于学习的思考,还要努力修炼自己的思维和“看见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