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题“蝇吟微语”,喻指像我这种如苍蝇般,丑陋且不引人注意的人的无端沉吟,亦即碎碎念,讲得体面点就叫“随笔”,跟随着思绪,想到哪儿,便写到哪儿。想了的不一定全都会写出来了 ,但写出来的,一定是想的很沉的。
《尚书·吕刑》里有句话:“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忽略前两句带有封建思想的话,仅看“虽畏勿畏,虽休勿休”这两个词,还是挺有现实意义的。
虽畏勿畏是指,虽然受到尊敬,但不要自认为可尊敬。我目前暂时从事这个行业,多多少少会受人尊敬,自己心底儿也有点欣喜,但千万不要自满,不要觉得自己就应当被人尊敬的,各行各业都人才辈出,你又算什么呢?
近来有新闻报道某某老人逼迫、呵斥、痛骂不让座的年轻人的,这就是倚老卖老了。老年人当然值得尊敬,但这尊敬应该是发自于其他群体内心的,而不是某个别老年人倚老卖老逼迫、叱骂换来的。“虽畏勿畏”的道理,某个别无礼的老人应当好好领悟一番了。
虽休勿休是说,虽然受到赞美,但不要自认为可赞美。最近几月以文言的形式写了几篇小学生作文般的记叙文,受到了几个人的称赞,但我并不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有了多大的进步,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当小学生罢了。
要说有什么进步,顶多不过是学会了以前上语文课没学会的倒装句,以及几个文言固定句式。倘使我现在去做高中语文的文言阅读,想必仍跟读书时一个调水。
刘备上厕所看到自己大腿肉长出来不觉伤感,感慨事业未成,潦倒半生。我看到电脑键盘还没被我敲坏,也挺感慨的,写过最多字的一篇小说也只不过24万字而已,也是半途而废了,因为写着写着,就感觉碰壁了,遇到了瓶颈,情节、描写等方面上的瓶颈。
我以前借鉴别人的经验,总结出“看、听、闻、尝、感”的描写方法,无论写环境、人物或者场面,自以为从此不用担心没什么可写的,现在看了《最佳女性描写辞典》里摘录的名家段落,深感自己差得太远了。
那些名家怎么写的呢?将人物肖像跟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特点紧密结合,写得十分有代入感,而我还在想什么呢?仅仅是写某某主角穿的什么颜色,身上有什么味道......总之就是将五种感官上的内容堆砌起来,什么人物性格?什么社会背景?什么生活环境?通通没有考虑。
词汇量不够多,想象力不够丰富,阅读的书寥寥,经历的事太少......我有很多很多漏洞,不知道该怎么修补,每每想到这里,就感觉喘不过气来,心中焦虑愤懑。
为今之计,只有靠多读书,多积累了,没有积累,想象力再强也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李商隐的诗想象力就挺丰富的,有一首以《微雨》为题的诗,全诗却几乎没有正面描写雨,开始写林霭,接着写到自己的感觉,感觉夜更凉了,侧面说明下雨了。然后写的是灯,灯光似乎变暗了,即使离窗户很远,也能感到寒冷。最后把视野扩到外面的庭院,空寂寂的,没有任何声音,但又隐约听到微雨落下来敲打的声音,这声音在寂静的环境下衬托得格外分明,似乎离的非常近。
《筹笔驿》这首诗开门第一联就展现了李商隐丰富的想象力,“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李商隐途经筹笔驿,相传这个驿站曾经是诸葛亮出兵伐魏,驻于此谋划军事的地方。李商隐就在这里写了首凭吊诸葛亮的《筹笔驿》。
一来就想象这驿站周围的猿猴鸟类至今还畏惧蜀汉军队的威风,远远躲开不敢靠前,就连驿站上空的风云,似乎还在护卫曾驻扎在此地的蜀军藩营。以这种奇诡夸张的想象,侧面烘托诸葛亮治军之威严。
写作除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扎实的阅读积累,多了解点前人的典故,运用到写作中就显得非常有气势。李商隐的一首《隋宫》中有一句写道“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就运用了典故。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在东都景华宫动用大量人力捕捉了许多萤火虫,以便在夜出游山时放飞它们,用以照亮山谷。“腐草无萤火”,是嘲讽萤火虫被隋炀帝搜尽,至今连腐草也不能复生萤。
隋炀帝在开通济渠时,沿堤一千里,全部种植垂柳,而现在,隋堤上的垂柳间只有乌鸦在上面栖息聒噪,再也没有当年锦帆相接、荆旗蔽空的景象。
孔子对其子孔鲤有过庭之训,教导他“不学《诗》,无以言。”这里是指《诗经》,但这句话现在要讲的话,那便不仅仅是《诗经》了。那些名家的诗词,得多读读吖,不仅能学到一些从不知晓的典故,更能学到各种写作手法,且可领略他们的瑰丽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