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连轴转之后难得的假期。想想,八天假呢,简直是奢侈。昨天放学,同事问,“假期怎么安排啊?”我嘻嘻笑,“看书,写作业。”是的,没错,就在昨天,当当网的书送到了,“儿童阅读专家指导书系”,一套十本,还有《国际大奖儿童文学教案》,屯了那么多的粮,可不得趁着假期可着劲儿看。
《图画书的儿童文学》,梅子涵先生的又一力作,和《文字书的儿童文学》,同时被收录进这一套专家指导书系。书的开头便直指人心,“几乎任何一本真正优秀的图画书,都有深处的味道,远处的目标,高处的闪耀。”“我们不是要让孩子们看见那深处、远处、高处而把图画书捧在手里,因为那样,再美妙的书籍也会变成沉重,于是无趣。可是如果浅趣地阅读间,我们看见了那些闪耀,也能恰当地指给了孩子们看,那么这本身也是风趣和快乐的。”这个写儿童文学的人,这个教儿童文学的人,这个讲述儿童文学的人,这个坚持让儿童一定要阅读儿童文学的人,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执拗地、可爱地说,“我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喜欢按住”,是的,那些美好的、经典的图画书啊,真的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喜欢按住,迫不及待地、无比期待地想要分享给孩子们。
正看得入神,电话响起,是刚刚毕业的那一届,很活泼的一个女孩子,她妈妈说,过节了,记得这两天是我的生日,想来看看我。那个瞬间,很温暖,很感动,但又不得不无比抱歉地说,搬家了,真是不方便。听得出,母女俩都有一些失望,于我,却真的是感动与感谢。在离开后,还记得一个普通的生日,还记得要来看看我,为人师者,还有什么不满足呢?而与这一届孩子,短短三年的缘分,始终也离不开一个词——阅读,我们一起读过好多的书,背过好多的诗文,写过好多有趣的文字,如今,目送着这些孩子渐渐长大,目送着他们越走越远,心里也是喜忧参半的吧。三年来,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影响到每一个孩子,三年前,我也没有现在这样清晰的规划,但总有那么一群孩子,与书结缘,比同龄人多读那么一点,多懂那么一点,就因为多那么一点,他们因此记得我,或者,想起我,这,也是一种殊荣吧。
前几天,一个学生在QQ空间说,“我记得,朱老师当时送过我们一句话:春阳正盛,春光正好,莫负春光,诸君正年少”,是了,在我们班的开学第一课上,我有感而发,没料到的是,她依然记得如此清晰,依然心有感怀。
想起一本绘本,《种树的男人》,故事很平淡,讲述的不过是一个男人在种树的故事——1913年我在普罗旺斯的一片荒漠中遇到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五十五岁了,他在一片荒漠中种树,每天选出一百颗橡树子,然后种下去,每天如此,种了一年,种下了三万多棵橡树,其中有十分之一成活。然后他又种枞树,就这样一年一年,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老人还在种树,老人种的树距离他住的石头房子越来越远。几十年过去了,我一次又一次去看这位老人,每次都发现这里的树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老人也越来越老了,唯一不变的是老人一直在种树。当年的荒原上,开始冒出了汩汩的泉水,可是这一切和老人并没有什么关系,老人依旧在种树。在遥远的远方种树。
其实,老人并不知道哪一颗种子能够长出树木,就像我,也不知道哪一本书、哪一句话会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可这并不妨碍老人继续种树、我继续读书,只要有那么一颗,哪怕只有一颗种子发了芽、开了花,这些努力就没有白费。爸爸妈妈们也是一样,你读过的书,你陪伴孩子的时光,只要你的基数足够多足够大,总会有一些种子,就这样悄悄地生了根,在生命的某一刻,乍然开了花,带给你怦然的欣喜,还有满心的悸动。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陪伴孩子,多读书吧,哪怕他现在不懂,不明白,可是长大后,总有十分之一的种子会冒出细芽,慢慢地,慢慢地,就长成参天大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