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包场,同学们快撤!兼谈公号写作的群聚效应

一个叫鲍勃·迪伦的家伙,这两天几乎把朋友圈包场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微商闻风而动,也来钻迪伦的热被窝。

在这场一年一度的热被窝奖集体狂欢中,公号狗们首立奇功。他们一个个好像都跟迪伦拜过把子似的,360度无死角地剖析他得奖的原因,纯天然无添加地深挖他的陈年往事,顺带点评他的歌与诗。迪伦包场,春树冷场,一个正经写作的作家,竟然被一个摇滚歌手给跨界KO了,世界就这么不公平。

公号狗见不得热点,就像猫儿闻不得腥,朋友圈一窝蜂跟着热点话题赶场转发的现象其实早已见怪不怪。这次迪伦得奖,照理说本来不会闹出这么大动静,至少不应该比往年动静更大,只是因为春树陪跑被KO,话题性于是骤然放大,一个著名作家,还是小资们的最爱,竟然败在一个多数国人从未听说过的摇滚歌手手下,这特么太有看点爆点和G点了,公号狗们一嗨翻,各自的粉丝们一以贯之地转发,于是迪伦老爷子就成为了包场王。其实也挺好,至少给大伙普及了摇滚乐应有的反叛精神,虽然是以最不反叛的方式进行的。

其实蹭热点就跟蹭痒痒差不多,自己越蹭越痒,别人看着也痒,于是大伙一块蹭,越蹭越有瘾,谁蹭谁知道。这种如蚁附膻的群聚效应,使得公众号写作成了比高考语文更为波澜壮阔的命题作文大赛。一个号称内容为王的时代,结果却沦为跟风为王,热点为王,内容严重沙漠化,微信文化生态圈渐显单薄和浅薄。

套用培根回答为什么古代唯心主义著作能够传世,而唯物主义著作却散失时所说:“历史之船翻了,贵重的货物都沉到海底,而空木桶却浮在海面上。”醉爱君要说:移动互联网的潮水冲上岸了,厚重的内容都卷到海底,而空木桶却浮在眼球经济的水面上。

跟风写迪伦的公号狗,有几人真懂他?有几个人真听过他的歌?对公号写作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你能引起粉丝的注意。你没听过他的歌甚至以前从没听说过他这个人,一点都难不倒你,网络资料的丰富程度和快捷程度,可以让你秒变达人。所以,很多公众号的

游记、美食文章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预算和时间都不允许他们去实地考察微服私访。据悉,某城市一画报的公众号,运营套路就是如此,先找热点确定主题,接着网搜天下,加以摘抄改写,再上网或翻墙找一些高逼格图,然后就可以坐等涨粉和收广告费了。

说别人说得这么起劲,为什么自己也来蹭热点?多看我几篇文章,就知道,其实我以往并不怎么跟风,醉爱君主要还是写我所知,所感,所想的东西(虽然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滴)。对于迪伦,我要说,我读书少(所以我不会骗你),听歌更少,听国外歌就更少之又少。就算这次跟风写他,我也不会去写什么获奖分析或私生活八卦。当年在一本叫《给孩子的诗》的书上读到他那首眼下已经比香飘飘奶茶还多绕地球两圈的《答案在风中飘扬》时,也没觉着有多好(这跟该书翻译不佳也有关系,诗名也译成了《在风中飘》),反正对我来说,崔健远比迪伦更带感。

那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文章?其实主要就是想对那些至今以为“要做伟人就得吃伟人的剩饭背诵伟人的咳嗽”的文青们大喊一声:同学们,快撤,朋友圈里面有迪伦包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