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图片源自网络


01

昨天小茗同学跟我说:“妈妈,我们小组的XX同学的书包好高级呀,是可以拉着走的。”

他姐姐也跟着在后面附和:“对啊大姨,XX的书包上面有个轮子,这样就不用背着走了。”

现在这两个孩子上学前班了,和同学们混熟之后,经常互相交换文具,同学们之间互相攀比的事情也免不了会发生。

我知道,成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欣喜和焦虑,孩子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懂得比较,学会了观察。

我想,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方面的顾虑:家庭条件一般,在孩子与别人攀比的时候,怎样回答才不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呢?

其实,就算家庭条件很好,孩子的虚荣心过甚,也不是什么好事,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学习。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要怎样引导孩子树立相对正确的价值观呢?

02

孩子产生虚荣心的时候,特别是向家长描述别人“好物”的瞬间,往往是很冲动的,有一种“隔锅饭香”的心理,会不自觉的放大“好物”的优点。

家长可以顺着这个话题,引导他分析物品的优缺点,让他回归理性。

比如昨天的“拉杆书包”事件,我当时问两个孩子:“你们说书包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装书。”两个孩子同时回答。

“对啊,书包的主要作用是装书,其他的功能都是附加的,我们的书包也可以装书对不对?”

他们点点头。

“那我们的书包可以完成它最基本的使命,XX小朋友的书包虽然看起来高级,但也并不是完美的哦,你们谁能想出拉杆书包的缺点?”

弟弟抢着说:“上楼梯的时候就不能拉了,必须提着走。”

“如果地上有脏东西,拉的时候可能会糊在书包上面。”姐姐补充道。

“你们太聪明了,这两个最大的缺点都被你们想出来了。拉杆书包确实很漂亮,拉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我们现在的书还不多,书包也不重,对拉着走的需求并不是很强,再说它也并不是没有缺点的。我们已经有书包了,而且我们的书包也很好用,如果仅仅为了可以拉着走再去换一个,是不是没必要啊?”

两个孩子都对这件事情释怀了,不再因为没有拉杆书包而觉得遗憾。

还有一次小茗同学告诉我:“妈妈,我们班XX同学家漂亮的很呢,他们家全是用金子做的。”

“哇,真的吗?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金子做的房子呢,是像童话里的那样吗?”

“是的。”

“那如果小偷看见他家的房子闪闪发光,晚上会不会把他家的房子墙壁凿一块下来啊?”

他愣了一下,若有所思。

我接着编故事:“今天凿一块,明天凿一块,要不了多久他们家房子就没有墙壁了,这可怎么办哦?”

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说:“XX小朋友肯定夸张了,他家可能装修的很漂亮,但墙壁肯定不是金子做的,现在的房子都是钢筋混凝土做的。不过倒是有个成语形容房子很漂亮,壮丽宏伟,你知道是什么吗?”

......

最后我趁机教会他“金碧辉煌”这个成语,还告诉他“有财不外露”这个常识。

03

小茗和他姐姐除了睡觉是各在各家,平时上学吃饭都在一起,小孩拥有了一件新的东西,往往会忍不住跟小伙伴炫耀,他们自己之间也会经常比较。

上次,姐姐买了新床,忍不住跟弟弟描述新床的种种好处。

小茗听后就跟我说:“妈妈,为什么我的床和姐姐的不一样?姐姐的床在‘二楼’。”

我跟他说:“每个家里都有自己的特点啊,姐姐的床和书架是一体的,你的是分开的;姐姐家客厅有大电视我们有大书架;姐姐家是地板砖我们家是木地板;姐姐是女孩你是男孩......你看,怎么可能一模一样?不止是我们两家不一样,世界上所有的家庭所有的事物都是不一样的,但正是因为不一样,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不是吗?”

“是的,我们棋院有下围棋的还有下象棋的;世界上有球形闪电还有线形闪电;侏罗纪有肉食恐龙还有植食恐龙......”哈哈,这孩子真上路。

有的家长一听见孩子说别人的东西好,就去买一模一样的。但是孩子没个定性,今天觉得这个好明天又觉得那个好,怎么跟得上他的节奏?

让他接受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着差异,有些事物并不一定是哪一种更优越,他才会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这个世界。

04

随着孩子的长大,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方面也会越来越敏感。

有一次小茗问我:“妈妈,你有钱吗?”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家长都有些头疼,说有钱吧,怕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说没钱吧,又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我想了想说:“妈妈不算特别有钱,但维持我们的日常生活够了,而且妈妈还在不停的工作挣钱。”

他又说:“你有几千块呢(他眼里几千块就很多了)?”

“比几千还要多哦!“

他露出雀跃的表情(万能又万恶的金钱啊)。

我赶紧说:“虽然妈妈有钱,但该花的钱才花,不该花的我也不会随便乱花的。而且妈妈的钱是妈妈的,不是你的,所以只有妈妈可以支配。你长大后可以自己挣钱,那才是你自己的,你就可以决定怎样花了。”

“妈妈我想快点长大!”

“并不是长大了就可以挣很多钱,挣钱除了需要付出劳动,还要有知识、技能和智慧。你现在学的知识越多,将来就有可能挣到更多的钱。”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父母的就是孩子的,但是人贵自立,我是真的打心里决定小茗一成年我就在经济上面要求他独立的。

05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人的很多痛苦都缘于攀比。

有人说,攀比是对自己或家庭的不满意,我倒觉得没那么严重。

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和别人作比较,将这种攀比之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不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有时候良性的比较,可能还会促使人进步。

当孩子开始拿自己的东西和别人比较时,家长没必要如临大敌,觉得孩子虚荣、拜金,正确的引导,合理的释放他的这些情绪,正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三观的好机会。

古人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家庭的和谐幸福,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减少这种攀比的心理。

我曾经说过两年前的自己“内心空虚才会沉迷于网购”,其实孩子也是这样。内心丰盈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价值观,内心坚定受到物质方面的诱惑也会相对少一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12,420评论 2 22
  • 在我心中,朋友间的情谊、团队间的信任比金钱利益贵重得多。 这个人世间,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爱恨情愁、生离死...
    礼学文化导师李黎阅读 2,481评论 0 1
  • 还没有想好怎么分手 却早已预谋一场邂逅 一年中只有四个季节 笑着安慰这不算太久 你那不经心的挥手 成了我一生的守候...
    范高阅读 877评论 0 0
  • 大部分时候,我的同龄女性朋友们,我们身为普通人,为人女儿,为人妻为人母,我们是个神经大条粗放的人,我们对自己物质上...
    敬夜思阅读 3,499评论 1 4
  • 在终端输入命令:$ sass --watch scss:css --style expanded即可实时把scss...
    Oo晨晨oO阅读 12,76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