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没有好好的写过什么东西了,大概是社会上混这几年,磨练了自己的心智,没有多余的热情去书写了吧。又或许是有太多想写以至于无从下笔,只能让自己的一些念想慢慢从脑中消散,从而没有变成文字系列的版书。
记得读书那会自己的文笔还算是不错的,每每语文模拟考试,自己的作文总能被老师在课堂上当做范文读给同学们听。学校的报社、广播台都曾有我写过的稿子。而自己也曾代表学校参加中学生作文竞赛,拿到过全市第二名的成绩。但是对于写作的热情也就集于那几年,目的性也多是为了考试。到了大学慢慢就逐渐减弱,几乎没写过什么东西。
记得有一次在大学期间,一位许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找我帮他写一篇文章,说是参加一个什么竞赛需要的,我果断的拒绝了。一是觉得帮忙代写不太好,道义上有些过不去。二是多年没有拿起笔,写起来不免觉得有些费力。到现在毕业工作也有五年之久,对于写作更是接触的少之又少。以至于现在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有些看不下去。这大概就像《伤仲永》里面所说的“泯然众人矣”吧。虽然我不及仲永那般天资卓越,才思过人,但道理大致也是如此。凡是许久不曾接触的事务,即使曾经做的有多么出色,也会慢慢变得平庸。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自媒体做为这个时代的新兴行业,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闲暇的时候十个人中就有八个在低头玩手机。刷微博、刷网页、浏览公众号......而当我在看那些文章的时候自己也总是有创作的冲动。总是会想“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如果是我肯定写不出来”,又或者对于作者的观点自己也有些新的想法。当然这些冲动也就在我准备动笔的时候悄然消失了,否则也不至于现在写作不直停滞不前。而我又总用“现在没有灵感,等有灵感再写”,又或是“现在还有考试,等考试完,有时间再写”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来回避。
前几天看简书,有位简友推荐了几本关于写作的书。觉得挺不错的,就一一找来看了看。其中有一本书叫《成为作家》,咋一听这名可能会觉得这本书有点玄乎,不是一本介绍写作技巧,而更像是一本高谈阔论,类似速成系列的忽悠大作。其实不是的,里面的内容很值得一读,这本书可以解答所有作者对于写作的困惑。我很赞同里面的观点,里面有一点大概意思是所谓的灵感并不是支撑写作的起点,一个作家不应该是等到有灵感了才去创作,就像妓女不是有的性欲才去工作(原文没有这句话,忘记是从哪里看到的了,这句话可能说的有点俗,但也确实是这个道理)。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其他的不好做过多评价,总之确实给了我一些启发。
还有一个没有下笔的原因就是,我总觉得自己没有话题可写,想写心中所思、所想,又恐所写之事会变得如同流水账一样,故迟迟不忍下笔,直到最近在简书看到一篇简友分享的自己积累写作技巧,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其中有两条是这样的:“写作其实就是:将一天记录下的零散内容,进行整合”,“思路本来就是发散、断片的,所以不要指望先在头脑中完成创作,然后“下笔如有神”。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办法是,随时随地将断片的思路和灵感落于纸上,为大脑减负,再在纸上完成整合“。的确,哪有人生来就是才思泉涌呢,无非都是从生活中有所感悟,所写的也是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所思所想的升华罢了。
有人可能会说无话可写是自己输入不够多,但是时时不动笔,输入再多恐怕到想写的时候也只能写出只言片语吧。最近在看之前简友推荐的书《30天写小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鼓励我们下笔,继而方法也刷新我之前对于小说写作的认知。我一直想写一部小说,而故事布局也在我的脑海里改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故事可能没有太多的趣味性。想着要把所有的大纲设计好,陷井梳理好再开始创作,不然后期卡住就尴尬了。但很显然这是错的,这种想法只能让我的创作停滞不前,因为我会一直觉得设计的不够好,而不断的修改。而这本书恰恰告诉我,不管自己写的有多差,坚持下去,即使没有灵感,死磕下去,慢慢的人物都会一个个跳出来自己掌握故事的走向。
基于好多年没有写作经验,自己也特别想有所突破。接下来的日子,我也将慢慢的付出行动,即使没有话题,也要将自己平时所观、所感、所见、所闻用文字的方式输出。这即是对自己成长的一个见证,也是对于生活最好的馈赠。不要求自己能写出多么华丽的文字,只希望能记录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悟,也不枉一直以来的文字梦。不苛求能写出多么优秀的作品,但只要坚持下去,有力的输入,适当的输出,终究不会太差。曾经有过那么几丝的出色,我希望自己重新变得优秀,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