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触了scrum项目管理,根据查阅的资料和自身的体会,本文将从软件过程、敏捷开发、scrum框架、scrum的用法和scrum的价值等5个方面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价值等5个方面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软件过程
(一)软件过程的定义
软件过程是为了建造高质量软件所需完成的任务框架,即形成软件产品的一些列步骤,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工作步骤,包括中间产品、资源、角色、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工具等。
(二)软件过程的七大元素
软件过程是为了建造高质量软件所需完成的任务框架,即形成软件产品的一些列步骤,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工作步骤,包括中间产品、资源、角色、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工具等。
(三)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开发模型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框架,规定了软件开发、运作和维护等所需的过程、活动和任务,主要包括:线性顺序模型、增量式模型和演化模型。
(四)常见开发模型介绍
线性顺序模型又称瀑布模型,其主要的开发流程为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交付->使用和维护。
1.模型特点
这类模型的特点为强调阶段的划分顺序与依赖具体来说有:①强调各阶段工作文档的完备性,即文档驱动静态描述②每个阶段从技术和管理进行严格的审查,即质量保证的观点③一种线性的、顺序的、逐步细化的开发模式。
2.模型优点
①结构简单明了、历史较长、应用面广泛、为广大软件工作者所熟悉。②已有与之配套的一组十分成熟的开发方法和丰富的支撑工具。③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订计划、成本预算、组织开发人员,阶段评审,文档管理,从而对软件质量有一定的保证。
3.风险和缺点
①难以获得完善的需求规约②难以适应快速变化需求③系统太大时,难以一次做完④反馈信息慢⑤极可能引起开发后期的大量返工,如返工到需求、设计等早期活动。
二[endif]敏捷开发
(一)敏捷开发的定义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二)敏捷开发的特点
敏捷开发最大的特点是迭代式开发,各个阶段都具备独立运行和独立交付的特性。主要是以客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即就是多个sprint,每个sprint中又会有划分成多个build,在一个软件项目完成后会对整个产品从头到尾进行回归验证,以确保软件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没有错误产生。在软件最后的发布阶段,客户会对最终的产品进行验收工作。上线后对软件进行一直的维护。
(三)敏捷开发的要素
Sprint(Sprint本身是一个事件,包括了如下4个事件)
Sprint计划会议(SprintPlanning Meeting)
每日站会(DailyScrum Meeting)
Sprint评审会议(SprintReview Meeting)
Sprint回顾会议(SprintRetrospective Meeting)
TDD:测试驱动开发(Test-DrivenDevelopment)
BDD:行为驱动开发(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
持续集成CI(Continuous Integration)
持续部署CD(continuous deployment)
(四)敏捷开发的流程
1、目标制定,目标对齐:通过市场调研、业务思路、风险评估制定公司规划和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产生所有部门的目标并实现对齐;
2、产品规划:产品研发部门根据目标制定产品关键路线图,这个路线图中分布着不同的产品特性和其完成时间;
3、组织产品待办列表:产品规划产生的需求、客户需求、市场人员收集到的缺陷等将组成产品待办列表;
4、需求梳理:然后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er)对这个列表进行梳理,并在需求梳理会(Backlog Grooming Meeting)讲解具体每一个需求,团队成员根据需求的复杂程度评估每个任务的工作量,输出本次迭代的待办事项列表,完成优先级排序等工作;
5、迭代规划:通过Sprint计划会,明确要执行的工作、冲刺目标等。
6、迭代开发:期间会进行每日站会、性能测试、CodeReview、Demo、测试等工作;7、Sprint评审:由每个任务的负责人演示其完整的工作,由PO确定Sprint目标是否完成,版本什么时候对外发布,新增bug的紧急程度等等。
8、开回顾会议:回顾会议由Scrum团队检视自身在过去的Sprint的表现,包括人 、关系、过程、工具等,思考在下一个Sprint中怎么样可以表现得更好,更高效,怎么样可以和团队合作地更愉快。
三、Scrum框架
1、3种角色
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产品负责人是产品最终用户的代表,负责确定产品的方向和愿景,定义产品发布的计划、内容和优先级。产品负责人要不断地与开发团队沟通,保证团队在做业务角度来说最正确的事情。产品负责人是产品待办列表的唯一负责人。
Scrum教练(Scrum Master):Scrum教练负责确保团队合理的运作Scrum,帮助团队移除实施中的障碍。
开发团队(Development Team):一个自组织的跨技能的小团队,承担实际开发工作,负责在周期性的迭代中不断的交付有价值的工作。开发团队通过集体共同交付脚趾,而不是通过个体。
2、5种事件
Sprint:Sprint本身也是一种事件,其包含下面4种事件。
迭代计划会议(Sprint Planning Meeting):在每个迭代之初,产品负责人和开发团队共同来计划在迭代周期内要完成的工作。产品负责人负责向团队讲解要完成的工作,开发团队负责对工作进行估计。
每日站立会议(Daily Standup Meeting):每天,产品负责人和开发团队都要进行一个短暂的沟通。在会议期间,每个团队成员都要回答3个问题:“我昨天做了什么?”,“我今天准备做什么?”,“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迭代评审会议(Sprint Review Meeting):在迭代周期结束时,开发团队向产品负责人及所有干系人进行演示,并接受反馈。
迭代回顾会议(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Scrum团队在迭代结束之后会进行一次迭代回顾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对迭代的过程进行总结,以促使团队自我持续改进。
3、3种工件
产品待办列表(Product Backlog):这是一个产品负责人想要交付的产品功能列表。产品负责人负责维护该列表,并且将列表项按照交付优先级进行排序。
冲刺待办列表(Sprint Backlog):这是一个迭代计划会议的输出、包含开发团队在在迭代周期内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
产品增量(Product Increment):每个迭代周期都需要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增量。产品增量必须满足Scrum团队对完成标准(Definition of Done)的定义。
四、Scrum的用法
SCRUM方法的开发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
(1)计划和体系结构设计(确定性过程)
将Backlog(急待完成的一系列任务,包括:未细化的产品功能要求、Bugs、缺陷、用户提出的改进、具竞争力的功能及技术升级等)按优先级排序形成Backlog 列表,根据该表和风险评估制订产品交付基线。
建立系统体系结构(如为已有系统改进,则只作有限分析、调整),将Backlog项按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分解为一系列问题包(Packets,每个Packet是一组对象或构件的集合) ,依据同样原则相应划分若干个开发小组(SCRUM 小组),分配各小组合适的Backlog项或问题包。建立开发运行环境。
(2)Sprint(经验性过程)
该过程由若干个迭代的冲刺(Sprint) 活动组成,直至风险评估认为产品可交付为止。一个Sprint是在限定时间段内(Sprint周期,通常为1~6周,可在前一个Sprint结束时调整)的一系列开发活动(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每个SCRUM小组并行开发且必须步调一致(在一个Sprint结束后,均须完成所分配的Backlog项并有可执行的产出)。
每个Sprint包含以下活动:
l 开发。对分配的Backlog工作进行分析,将所需改动(changes)映射到各packets,打开packets,进行领域分析,然后设计、开发、实施、测试、文档化这些改动。
2打包(Wrap)。封装packets,产生一个满足Backlog需求的可执行版本。
3评审(Review)。所有的SCRUM小组一起开会,提交各自的工作并演示(Demo),然后提出和解决问题(Issue)及难点(problem),增加新的Backlog项;发布、审查或调整产品的标准规范;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合适的对策;确定下一个Sprint的工作内容和结束时间。
4调整(Adjust)。根据评审会汇集的信息,对受影响的Packets进行适当调整和巩固。
(3) 交付和巩固(确定性过程)
一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认为可交付产品时,即进入该阶段。该阶段的活动包括:组装,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Regression),准备培训材料,完成最终文档。
SCRUM过程认为一个产品的开发将一直持续下去,除非经风险评估后认为应停止。产品交付后的巩固活动类似于传统方法中的维护和改善,目的在于整理Sprint期压力下忽略的工作,为下一阶段的开发做准备,以便轻装上阵。
3.2.2 SCRUM对过程的管理:
(1)SCRUM的控制手段。
SCRUM提出了八个控制项(Controls)用于开发过程的调控,其中风险控制是首要的手段。
l Backlog。
2对象/构件。
3 Packets。
4变动(Changes)。实施一个Backlog项时,对相应Packet的改动。
5难点(Problems)。实施一个变动时所必须解决的技术难点。
6问题(Issues)。涉及到整个项目或在Backlog项分解到Packet之前须解决的问题。
7措施(Solutions)。对问题或难点的解决,通常会导致变动。
8风险(Risks)。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应持续跟踪评估并相应做出调整。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影响其他所有控制项。SCRUM定义了六个概念性变量来用于风险评估:用户需求,时间压力,竞争,质量,远见(vision)和可用资源。
在SCRUM的各个阶段都使用这些控制项来评估和权衡,管理人员侧重于以此管理Backlog,开发组用以处理变动和难点。所有人员一起来管理问题、风险和措施。
根据对控制项特别是风险的不断度量评估和权衡,一方面,计划和进度(在每个Sprint结束时)不断相应调整,保证实现产品的商务目标;另一方面,对开发中的工作任务Backlog动态地进行优先级排序,开发组总是先开发优先级最高的Backlog项,这样就保证了资源的最合理使用。另外,SCRUM强调度量(采用标准功能点度量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每个Sprint中生产率等的度量,计划和进度将越来越趋于准确。
(2)项目组织。
项目组由全职开发人员及与该交付产品有关的市场人员、销售人员、用户等组成。设以下小组:
l 项目管理组。由产品经理领衔,包括总设计师,各SCRUM小组组长,市场、销售的高级职员及典型用户等。
2若干个SCRUM小组。各小组由组长(SCRUM Master)领衔。每个小组都是跨专业的(通常包括开发人员,文档人员,质量控制人员或用户代表等),通常为3~7人,以使小组内有充分的交流。小组的划分最好是功能导向的(按所分配的问题包或Backlog),也可是系统层次导向(按体系结构中的分层)。.
在项目组人数增大时,可在管理组之上再设管理组(SCRUM of SCRUM),从而使SCRUM方法的应用到大项目中。
(3) Sprint期间的调控。
在Sprint期间,应使各SCRUM小组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不可将新的Backlog任务加进来,组内产生的Backlog可放到整个项目的Backlog列表中,也可在本次Sprint中解决),使小组成员专心于目前的工作,使他们工作在混沌的边沿。
为避免项目组在Sprint期间不陷入混乱,SCRUM采取两个措施:
l SCRUM会议(SCRUM Meeting)。对小组行为进行监控和刺激。会议在Sprint期间每天在同一地点举行,由SCRUM Master主持。会议上,SCRUM Master对每个小组成员提三个问题:
1) 昨天的工作进展如何。
2) 有否遇到困难和障碍。
3) 今天的工作打算。
会后SCRUM Master集中精力排除障碍,小组成员则进行当天的开发。
l Sprint评审会议。评审后根据对每人的工作成绩,进行相应的激励。
3.2.3 SCRUM方法的实践效果和发展方向:
SCRUM在实践中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据软件生产率组织的Capers Jones称可提高6倍),在实施中有一个"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现象(类似于自然界中物种的进化,在经过一段相对平衡的各自独立、并行的发展期后,在交汇处发生变异),即在经过紧张、并行的Sprint开发后,在Sprint评审时,软件产品产生较剧烈的变化。SCRUM方法的最近动向是设法借鉴XP方法。
五、敏捷带来的价值
(一)对组织的价值
1、经常交付,可缩短上线时间——每周一次上线跟每月一次上线的差异可想而知。
2、拥抱变化,尽力接受有价值的变更——有需求变更时,首先想到的是价值,而不是增加多少工作量。
3、始终优先最高优先级、最有价值的需求——价值优先,始终保证最有价值的需求最明确最早上线。
(二)对团队的价值
1、拥有可持续的开发速度——稳定的迭代速度,可以拥有可持续的开发速度,稳定交付。
2、有效提升团队士气和战斗力——有共同的目标、清晰一致
3、自组织&学习型团队——知识、经验共享,团队一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统一目标统一产出
4、沟通高效——敏捷提倡面对面沟通,这是最高效的沟通方式,用时短、产出高、最大程度排除掉了误差信息
(三)对个人的价值
1、团队知识共享,高要求&高锻炼——敏捷团队是全功能团队,要求高,团队知识共享,对于自身提高也快
2、随时随地学习,成长无处不在——团队作战、共享空间,随时随地学习。
3、个人归属感和主人翁荣誉感——自组织团队,人人都是团队的主人。
4、被尊重&快乐工作——敏捷提供尊重,人人平等。
以上说的只是敏捷很基础也很显而易见的价值,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待我们慢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