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大学
前不久看了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当我谈跑步的时我谈些什么》,后来似乎没看完,只是被它的书名吸引了。其实我很好奇跑步和谈话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就如同我很好奇独来独往是否就等同于孤独是一样的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初高中时期我们的朋友几乎是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就像以前班主任骂我们的不要天天结交“狐朋狗友”。尽管是骂人的话,但是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我们”是有所谓的群体的,很少有人独立成一个小团体。但是上了大学以后基本从大二开始,那些所谓的小群体开始“分开”了。在一个大学校园里,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些学生“行色匆匆”,“独来独往”,毋庸置疑他们基本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每天奔走于教学楼,图书馆和宿舍之间,为自己的学业,未来奔走着。之前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高考是一群人的高考,而大学只能是一个人的大学”。
步入大学以后,人生岔路口开始分叉,他们有些通往高级学府的深造,有些通往国家公务员,还有一些通往社会的各个企业。大家有了不同的选择,哪怕是在同一个宿舍里的同学也会选择上不同老师的课,除了睡觉休息的时候碰面,其他时间你找不到人的。
独处≠孤独
不知道哪本书里提过“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我不知道“孤独”的定义是什么?前几天我的舍友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每天独来独往,你不会觉得孤独吗?这样的独处你不难受吗?”,当时觉得她的问题好奇怪,我为什么会觉得孤独?我以前超级爱看《九州天空城》,比较喜欢冷酷的男主,有一天女主问,你为什么不喜欢我呀?男主说“我不喜欢离人太近,那样会影响我的判断”,我的答案和他类似,我不喜欢靠群体太近,比较喜欢隔岸观火,虽然这是个贬义词。融入群体反倒会使我不安,我害怕被同质化,环境对一个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就和他们一样了。脱离群体,我或许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有出现我的对立面,我才能判断。2018热播剧《小别离》中英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和别人一样,也不是和别人一样不好,但我就是想做我自己。”这也一度成为我的座右铭。
我非常喜欢独处的状态,那样我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做我自己啦,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人就是孤独,也以为这样会很无聊。可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大量阅读,我什么都看,无人干涉我的自由,我想看哪本书就看哪本书,不用在意有人说什么。又或者我会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一天,溜溜校园。我们学校有很多好看的花草,我其中一个兴趣爱好就是,去捡落花,落叶,把它们晾干,制成标本当做书签,我还时不时地在自己拣落花时把自己当做林黛玉,硬生生给自己搞出一波诗意的美感,乐哉,妙哉!当然除了这些,我还很喜欢躺在大草坪上,看天空里的云走走停停,颇有“《小窗幽记》中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之禅意。又似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情怀。
这样的独处我甘之如饴,并乐此不疲,丝毫没有孤独之感。
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
虽然独处时我会用很多事情来充实我的时间,但那些空出来的时间我在干嘛呢?这个问题有待讨论,我有几个朋友也是非常喜欢独处,我们嘛基本合而不同,有事没事不会咋莫联系,有话题才会一起讨论。
目标人物1,小谭同学,学霸,大佬都不足以表达我对他的崇拜,他是全能巨佬,什么都会的那种,人品也是杠杠的。他呀每天各种刷题,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涉及领域灰常多,且学的很棒,我问过他咋莫会有那莫多时间,你学习不累吗?人家真的不累,他对于知识和新技能有极致渴望,他说他把玩乐时间全投入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他基本不闲聊,聊天对他来说基本是在浪费他的生命。就比如说你觉得你看个课外书,你以为你在学习,但在他这样牛人面前,他把看课外书当做休息。
如果想知道他为何那么强,那么他真的是把时间当朋友了,独处对于热爱学习的他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目标人物2花阳学长,知名学博,我看过他所有的视频以及微博,关注了他所有的账号,他也是一个十分喜欢独处的人,极简主义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性格恬淡,很喜欢旅行拍照,摄影技术很棒。他的很多学习生活都是让人感觉淡淡的。他的视频里多数是他在做饭,以及看专业书的样子。很少出现聚会,玩乐,桌子上放的东西也很简单。
他的这种独处生活静静地,淡淡地让人感觉很舒服。
目标人物3我自己,独处时间我特别崇尚冥想以及想象,那样我既可以清心孤欲又可以天马行空,真的让我感觉很棒。
独处是独处者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