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理就像裹脚布一样让人憎恶,不是有很流行的一句话叫听过了那么多的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么。
笔者只是想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大一的时候,安安用的还是按键手机,也没有电脑,那个时候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期末考试前,背着书包,大冬天的,一个人跑到没有空调的教室看书,十点左右才回。那一年,专业课她考了第一。该拿的奖都拿了。
大二大三,周围的人换了手机,带了电脑,安安也是其中的一员。上网,参加社团、学生会活动,玩得不易乐乎,能逃的课都逃了,唯一追求的就是不挂科。这两年,学业上,学了什么,安安不知道,她唯一记得的就是要考试了种种慌乱,以及临考前通宵看剧的辉煌历史。
这是安安的大学,也许是许多人的缩影,有人说没有逃课挂科的大学不完整。
再说说我熟悉的事,研究生师生互选时,推免的同学早被老师抢走了;笔试复试优秀的人,老师也在等着。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学校的老师术业有专攻,不同方向的发展状况不同。特别著名的导师就那么几个。
英语学得好,是可以直接申请免修的,就是这门课在读研期间不需要上了。怎么说,这个时间都积累下来,可以干很多自己的事。最起码,如果碰上节假日,你的休假时间就比别人多一天,或许正好因为那天不用上课,前后的假期就能一起放。要知道,不少同学因为听不懂几乎全英文的课堂,异常煎熬。如果你能听懂然后来上课,起码也是一种享受,你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如果你专业课学得好,看的专业书多,在几个人的专业课小课堂,就很受老师青睐,也很容易找到你感兴趣的点进行论文研究,老师都喜欢认真的学生。
比如在外文专业课上,老师让一个同学翻译并讲解,同学A讲解完并且专业词汇一个不错,老师就会很满意地点点头,并且在点名表上画个五角星,尤其是别的同学可能文章都没看的情况下。
都说名师出高徒,我想说的是,那些徒弟在未成为徒弟之前就比较优秀了,名师有没有可能去找一个表现平平的人?不好说,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的。不信,你就说个例子。
到了社会上,雇主看的只是你拿得出手的东西,其他可能是敲门砖,也可能什么也不是。所以,抓住重点,告诉自己,要提升什么。
看看现在的自己,等出校门的时候,能不能勇敢自信地面对生活。我不敢,所以要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在来得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