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学校要求做了一个心理测评,也不知怎么回事,我填写的整个过程都很小心翼翼,生怕填到哪个敏感的答案,又被老师找出去。
这个测评我高中做了三年,一共六次,第一个学期时正值青春迷茫期,心思细腻的可怕,天天大晚上在风中站着,体会寒风刮噌脸颊的痛感,并且我那个时候比现在还要喜欢无病呻吟,动不动就是“我的痛苦你不懂”,感觉全天下的痛苦都让我扛了,人生绝望,望不到边。
做测评时心情差到极点,在企图自杀那一项选了“2~3次”,很久以后,被做调研的博士叫出去谈话,我才猛然发现:我好像不正常啊。
但是,当时被叫出去谈话时我已经开朗了许多,生活也在慢慢的步入正轨,所以根本不记得我曾选了“企图自杀”的选项。因为这次谈话,让我受到了老师特别的关注,也慢慢的改变了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我对生命有了不同的认识。
后来的后来,我都很强调“活着”这个词汇,我觉得没有什么是比生命更伟大,没有什么是比死亡更可怕。
活着,是多好的事情,因为活着,才会有喜怒哀乐,因为活着,世界才复杂而又精彩。
看到北大女博士娄滔的事迹,我更加认为生命的可贵,而生命的存在,若不单单是自己,还能惠及他人,应当更有意义,就是“生的平凡,死的伟大”,我想我们无法决定自己如何出生,但能决定如何死亡,而决定,需要勇气。
为什么烈士伟大,为什么科学家伟大,为什么捐献器官的人伟大,因为他们给了更多人活着的机会,因为他们无私忘我,乐于奉献。很久以前,我对这些并不上心,可后来接触网络,看到大量的死亡事件,我才慢慢的被触动,尤其是姚贝娜的逝世,让我在备受打击的同时,更希望能够坚韧的活着。
和这些生死相比,那些所谓的心理问题都像是无病呻吟、没事找事,于是我开始读书、开始跑步,一点点的改变,渐渐褪去青春期的谜茫,向更精彩更漂亮的世界走去。
后来,每次做心理测试,尽管我问题很多,但再遇到自杀的选项,我都会选择“没有”,因为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活着,这是对自己、对身边每一个人的负责。
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事,急促的、缓慢的、要解决的事情,我都是去做、去玩、去想,或做或不做,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或纠结或释然。而再到后来你,就是慢慢长大,在趋向成熟的同时拥有一套自己的处事法则,这样就会活的很好。
我偶尔也会在特定的情况下回想起以前灰暗的时光,有时觉得可笑,有时又觉得庆幸,好像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充满对未知的恐惧,又无限留恋过去,卡在当下痛苦不已。
过去回不去,未来总要面对,所以其实只有一条路,就是向前走。
我相信努力是会有回报的,而且特别相信。
不管以前如何,也不论以后怎样,好好努力,好好活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