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最近怎么样了?丨樊登读书践行笔记丨之一

文丨革誉安Day7@简书(D28)


自己的手机摄影

最近攒了几期樊登读书的内容,当听到《热锅上的家庭》时。坦率得讲,觉得很难理解,甚至不想再听下去。原因有二:

一、距离太远。这个距离不仅仅是指美国和我们的地理距离和时间差异的“物理指标”。还有中西方在“文化指标”上的巨大不同。

二、行文叙事。从老樊同学的转述当中,其实已经算是“简化”了。还是能够感受到原书当中浓浓的学术行文风格。

今天恰巧看了《找到你》这部电影。正好就着《热锅上的家庭》谈谈感想。

01丨开宗明义

家庭是个小系统,它植根于更大的系统之中

从宏观世界的宇宙,到微观世界的分子。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所以单独从个体身上去找寻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存在着无法解决问题的隐患。如同这个例子中的家庭,基本日常就是:母女吵架,父亲先是维护母亲;女儿奔溃负气出走,父母再继续吵架;大儿子接着把小女儿弄哭,用来转移父母的注意力。

02丨人物构成

首先本书相当于是一个治疗案例。作者是美国的一位家庭心理治疗师。关于这个职业的定义本身就很新,据查20世纪70年代才在西方生成细分市场。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个小家庭:父母二人、孩子三个,一共五口人。

线索人物是:家庭心理治疗师两名。

隐藏人物:小家庭延伸出来的外婆和爷爷。

03丨脉络梳理

先来看看全家的典型问题表现:母女吵架,父亲维护母亲;女儿奔溃负气出走,父母再继续吵架;大儿子接着把小女儿弄哭,用来转移父母的注意力。

看看这乱套的日常,这其中还夹杂着隐藏人物的外婆和爷爷对于这个小家庭中父母甚至大女儿的影响。

9次全家参与的集体咨询,居然揭示出了9层的家庭问题!

犹如福尔摩斯进行探案一样,通过每一次对全家的咨询,让他们在咨询师面前尽情抒发,尤其是冲突。

在这些过程中,展示的是:

一、夫妻渐渐疏离的感情关系:这其中既涉及到了过于冷静而没有表达爱意的丈夫,也有没有了自我而急于寻求关注的妻子。

二、青春期大女儿的“担当”:这个小家庭的核心“父母关系”渐渐冷却,所谓的“七年之痒”。为了能够让家庭热起来,主动通过“叛逆”让父母的“火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

三、儿子的自我膨胀:他首先是父母冷却关系的“第二替罪羊”,由于父亲“朋友般”的陪伴,让他瞧不起自己的父亲。

四、外婆和爷爷的“控制欲”:他们身为父母的父母,对于各自孩子的控制在这个小家庭中“掀起了风浪”。

这里面唯一的无辜者就是小女儿,但是她实际上是“第三替罪羊”—她的哭声被哥哥用来转移父母的注意力。

04丨解决方案

一、家是个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家人要“抱团”。同富贵也要共患难,家庭的问题不是这个系统中某个人,或者某两个人之间关系导致。而是需要家人共同承担。

二、夫妻关系

这个美国家庭很像当下我们国家中的典型类型: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全职在家。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提供给我们一种建议。丈夫需要更直接的去表达,用爱而不是理性。妻子需要找寻自我,变成独立的个体。

三、孩子成长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家长的缘故。大女儿的青春成长叛逆,二儿子的定位不明,小女儿的年幼懵懂。他们不应该成为夫妻关系的替罪羊,更不应该成为这个系统的“出气筒”。

四、外围协力

这个方面指的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形成的更大范围家庭系统。反视我们国家的当下,这个系统的调整往往囿于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综上,如果我们从系统层面来看待的话。

家庭系统的核心在于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的维系在于各自自我的探寻;

孩子在这个家庭系统中能够得到稳定的成长;

小家庭系统的稳定运转,可以带动更大外围系统的良性循环。

证明完毕。晚安,昨天的我;

你好,明天的我。

【我是誉安,正在进行一场自我探寻之旅,顺路不?要不要一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