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结束拼音教学之后,我们就进入了学习课文的阶段。随着课文教学的开始,大量识字也开始了。
在识字教学中有一个组词的环节,从课堂上小朋友们的学习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种表现:
1、积极举手,词汇储备量多,有两个字的词语,也有四个字的词语。
2、积极举手,但是在组词的时候有时会有同音串词的现象,比如给“里”字组词,小朋友们会组成理发。因为汉字的特殊性,小朋友们目前对字形与字意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很好得掌握,所以这种情况也常出现。
3、积极举手,但是组的词语总是重复别的小朋友组过的词语。自己组词,常常出现没有这个字的词语,或者生造一个无意义的词语。
4、积极举手,但是组的词语大都无意义。
5、基本不举手。
《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中提到:如果这些新词或新的表述方法只是在学校里才遇到的话,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在家庭环境中反复使用这些词,那么就缺少比较,对它们的掌握就得不到巩固。因为,他在这个环境里生活过的时间最长,而且这里是而且仍会是他的主要生活环境。
这本书里提到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共鸣;2)积聚;3)凝结;4)储存。共鸣是指要在理论上“掌握”一个新的概念,这个孩子必须在之前多少默认他见过、听过、读过、体验过这个概念。换句话说,今天我在课堂上讲到“莲子”这个词语,如果孩子剥过莲蓬,吃过莲子,就会对这个词语有更深的共鸣和联结。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帮助他们更好地得到共鸣呢?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中介绍,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请每日开展亲子阅读,创造“文学环境”‘让孩子熟悉书本和阅读。家长应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让儿童了解到在成人的生活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2、与孩子交谈。与儿童一起讨论新闻,谈论朋友的情况,或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儿童能够思考和谈论周围世界。
3、善用手边的资源,如生字卡片、朗诵材料等,多读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