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两岁礼物是一辆红色的小三轮,她很爱。有一次,我与妻带孩子去广场练习骑车。玩一会儿,妻子带女儿去卫生间换尿裤。我便坐在长椅上,打开kindle,将包与小三轮放在旁边。
这时,忽然有人将我们的小三轮拿了过去,然后把自己孩子放进去,我抬头一看,是一位奶奶模样的老人。她一边整孩子,嘴上一遍说:“小姐姐不玩了,借给我们玩玩。”自始至终,没有看我一眼,也没有征询我意见的意思,推着骑小车的孩子,就绕到我身后的空地去玩起来。
我着实惊讶,想到对方是老人,也大不必纠结于礼貌。小孩子东西,互相玩玩,本不是什么大碍,但这位老人,偏偏领着孩子跑到我身后的空地上玩。我得时不时回头,留意他们是否还在,我可不想埋头看书,一会儿女儿回来,发现车没了。
妻带女儿回来,看见车不在,我大概解释了一下情况,并暗示她,是一个没有礼貌的老太太。妻子比我有经验,据她说,在公共场合,要学会面对各种家长的奇怪行为。所以她领着孩子一起去要车了,我便坐着看书了。过了一会儿,我回头发现她们还站在旁边,我很奇怪,于是走过去看究竟。后来,据描述是这样的,妻子带女儿过去,和老太太寒暄几句,并等了5分钟后,暗示我们自己要玩了。正常理解,老太太应该会抱下自己孩子,还给我们,但这位老人,不但没有,而且表示“孩子玩的正高兴,现在还给我们,她孩子会发脾气,她也没有办法处理”,所以继续无视我们的要求。碍于孩子的场合,我们不便争执。妻子领着女儿,走向对方孩子,蹲下直接与孩子交流。告诉他这是小姐姐的车子,现在我们要走了,应该还给我们之类。沟通了一会儿,老人碍于面子,将自己的孩子抱走了。
带孩子这两年,遇到过许多奇怪的家长。用奇怪这个词,是并不想贬低任何一种价值观,对于上面故事中,这位老人的处事方式,我反对,但能理解。理解是介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过于的迅猛。我们的社会史无前例的快速跳跃发展,冲击最大的并不是经济成就,而是人格素养的碰撞。简单的说,就是在那一穷二白的年代所形成的价值观,在后来经济高速发展的50年中,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于是,我们这些后辈,接受过一些教育,自然就定位自己为高素质。
周围有孩子的朋友,大多是将孩子丢给老人带,毕竟在这个社会中,夫妻双方都需要工作是主流的情形。因为是自己带孩子,我们深深体会到在1~2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思维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行为准则,价值判断,都会深深的收到监护人的影响。如果你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玩,他就会学,渐渐的就会认为随便玩别人的东西没有什么关系。妻子早期就对女儿的文明礼貌做过引导,1岁半时,女儿在家中就知道不要的东西一定要丢到垃圾桶中,并能够自己执行。现在在公共场所,比如查过鼻涕的纸巾,她一定要找到垃圾桶丢。我想这个行为习惯对于女儿已经养成,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只要维护好她的这个文明意识就好。我也接触过一些朋友,到孩子3~4岁,上幼儿园了,发现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然后开始去纠正,我们都知道,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在这里,我是假定,祖父母这一辈人的文明意识、行为素质要低于父母这一辈人。当然会有例外,但我想,对于广泛的样本人群,是成立的,而在我自己的家庭中,也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总是抱怨熊孩子多?我们用自己这辈人的价值观,去评判父母这辈人带出来的孩子的行为,能不熊吗?
昨天看到简书上一位朋友,说自己辞职回家带孩子了,很钦佩。其实,对于很多经济压力,不是太大的家庭,父母双方是可以由其中一人辞职,带孩子至3岁,上幼儿园后,再恢复工作。这就要看利弊取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