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是对文化一种探索,我们一起读这部满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红楼梦》,更是一种修行,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吧!昨天我们谈到了元春所点的第三出戏《仙缘》,笔者认为,甄宝玉并没有将玉送到贾宝玉的手上,那么,这第四出戏《离魂》又是隐射什么呢?
脂砚斋曾言“《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牡丹亭》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离魂》取是《牡丹亭》,讲的是杜丽娘游园之后,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之后,杜丽娘到花园中寻梦没寻着,伤心之极,一病不起,最终去世。
通过第五回的描述,“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为了与贾宝玉的这段爱情,林黛玉泪尽而亡,而杜丽娘为了玉柳梦梅的这段爱情,寻梦不成,抑郁而终,可见,林黛玉的遭遇与杜丽娘确实有相同之处。
由此观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是痴情之人,都经历了一段有头无尾的爱情,而这段爱情又都是充满了叛逆的,也是虚幻的,二人也都是怀着对爱情的憧憬离开人世,其情实在感人至深,让人向往。
《红楼梦》对林黛玉玉《牡丹亭》是有交代的,在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听到《牡丹亭》的曲子,一首短短的《牡丹亭》曲子,竟然使林黛玉如醉如痴,“心痛神驰”,这里面确有奥妙,可见,《牡丹亭》所反映的剧中人的真实感情,与林黛玉的身份、环境和此时此地的心情是相吻合的,从而发生了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鸣,而这个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鸣就来自于她们的痴情。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哭”,那么,林黛玉为什么“哭”?林黛玉的哭是一种心中不服的抗争,毕竟她是寄人篱下,再加上她本来性格清高,因此带来的自卑感使她感到抑郁。
那么,林黛玉为谁而“哭”?为贾宝玉而哭,这一点应该是不容置疑的,更为他们的爱情而哭,这份爱情本来是可以圆满的,可是由于贾府的衰败,贾母的去世,王夫人的阻扰,这份爱情有头无尾,实在令人叹息。
对这份与贾宝玉的爱情,可以说是林黛玉生存的唯一支柱和存在意义,而当这份爱情被“金玉良缘”彻底粉碎时,林黛玉的整条心理防线就立即崩溃,她也就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了。
因此,脂砚斋说《离魂》“伏黛玉之死”是极有道理的,林黛玉之死跟杜丽娘之死具有太多的相同之处,那就是都是为了这一段得不到的爱情,伤心流泪,郁郁而终,很多人认为林黛玉是“泪尽而亡”,笔者也比较赞同此观点,然而,笔者想补充一点,那就是除了“泪尽而亡”,这更是对“金玉良缘”的抗争,对玉贾宝玉的这段爱情的向往与渴望,这种向往与渴望实在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