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框架拆分
文章《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的框架十分规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故事:引出全文观点——思维决定行动
2. 初步分析:思维从何而来——经历决定思维
3. 深入分析:思维有何影响——思维决定阶层
4. 解决策略:思维如何进化——保持快速成长
下面附上全文框架思维导图:
二、文章写作方法复盘
1. 文章结构布局
在通篇结构上,基本上与老师介绍的“观点-论据-金句”框架相符。
开篇用个人亲历的故事,引出作者个人的思考和全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思维观念决定行动,让人觉得自然顺畅、贴近生活。
随后,作者分析了人们的思维观念从何而来。通过一些简要的例子和类比进行辅助支撑,仿佛在带领读者进行自我回想和剖析,最后给出答案——思维观念来自于自我的经历。
然后,作者深入分析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不同的人物和场景描绘,向读者展示了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最终产生的不同结果,引出分论点——思维决定阶层。
最后,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加速成长,完成思维升级。通过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如何突破原有思维,最后给出Liya公司的例子,加强了论点说服力。
2. 文章写作技巧
在开篇的故事中,作者描写了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故事过程中有细节场景,有人物对话,有心理描写,使得故事本身显得生动而真实。最后通过故事引出作者的思考,中间完美衔接过渡,不失为议论文写作时提出观点的典型好方法。这一点也启发我自己,写作的过程不是死抠套路和框架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不同的结构融会贯通。在这过程中,既要保证好整体结构的逻辑,又要确保单个环节本身的完整性。
其次,作者采用了许多常见修辞方法和句式。在阐述思维是如何对人进行限定的时候,作者采用了类比方法,将不好的思维比喻为牢笼、深井,将具有这些思维的人比喻为井底之蛙,降低了读者的理解成本。对排比、对偶等句式的恰当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论述的气势。通过排比、对偶,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强烈对比,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巨大差异。
此外,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多个领域、多种角色的深厚了解,这样在举例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支撑论点。
最后,作者的标题十分值得学习。陈述的语气,却起到了提问的效果,让读者有很强烈的欲望点开阅读。文中也不乏金句,且用加粗标出,能让读者一眼抓住重点。
三、我的体会
1. 参加付费写作课,听老师讲干货,课后做作业进行练习,最后还能得到反馈,这些都是免费的资源所不能提供的。在对待学习这件事情上,要及早摆脱穷人思维,学会用钱换取更高的学习效率,也就是节省了时间。
2. 做练习的过程,虽然花费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经过自己一步步做出思维导图,写出文字总结,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正所谓“来得慢,去得也慢”,学习路上不要骗自己,不要求捷径。踏实积累,才能对得起付出的钱和时间,对得起老师的辛苦准备,对得起自己。在以后的个人写作中,要不断提醒自己学以致用,最好的学习就是内化运用。
3. 经过今天的学习和作业练习,我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经意中激活了一个习惯,即以后再看别人的文章时,不再只局限于内容,而是在脑海中构建起文章的框架结构,看别人是如何谋篇布局、引用论据和写故事的。这种视角的激活,让我感觉好极了。只有站到别人的背后去看,才能看到更多,而不是一味在台前当观众看热闹,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做别的事情也是如此,养成去分析别人做法的习惯,好的可以借鉴,不好的可以引以为戒,如此不断迭代,成长速度自然加倍。
4. 课后有人问到,没有太多阅历和好的素材,怎样写出好文章?老师今天给的范文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除了增加自己的阅历之外,我想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以小见大。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阅历,而是经历了却不自知,任凭它们从眼前飘过。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永远写不出好的文章。老师能教的,大多停留在“术”,而真正的“道”,是需要自己去悟的。只有“术”没有“道”,就像只会玩套路的低级玩家,人家看多了一眼也就识破了。唯有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真诚的分享,才能打动人心,帮助我们到达写作的最高境界——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