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龄的自然属性,倦鸟归巢,年龄越大归属感越强烈,有时候开始向往家庭生活,有伴侣有孩子有温馨感动的画面。
男孩和男人,女孩和女人,是这样区别开来。
在拥有这些之前不妨问问自己:幸福的三个来源是什么?5年后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需要做什么?
成长中的迷茫,涉及到跨越较为庞大的时间,我们试着去懂去了解自己,一生经历的各种岁月和成长,细腻入微的生活自己,我们敏感察觉到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在于我们很难摆脱自我融入期间,更好的去挖掘潜在的真实,也只不过在这个世间的周边游走。
再也不想有越夜越欢的节奏,那不过是提前支取有限的生命和活力,宝贵的精力消耗起来是那么无知无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的节奏属于静心养神的宁思。
最近没有太多的思绪,只是不想因为喜欢过一个人而忘记那种深情的感觉,如果因为情深而聚集的能量慢慢流失,我就会忘记用心去爱的感受是怎样的刻骨铭心,若是把情感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有违初衷,但所有一切不带有丝毫偏见和迟疑,更没有因为得不到而恨意绵绵。人的感情本就是缱绻着现实意义的形式存在,喜欢便是喜欢,不爱也来不得半点虚假。委屈是心的体会,万病从心起,心是灵魂的庙宇,对爱执着无非是“问心无愧”,如果不跟着心走,灵魂又将飘往何处。一边渴望去爱,一边怕成为回忆,在当下在此刻的你,若是没有做好迎接它的准备,那就别为难自己而小心翼翼。爱情比婚姻更难,尤其对于精神世界丰满的人来说。越发把自己过得冷静,并不是故意隐藏住不安的情绪,道法自然的修行过程,那种遇到爱而变得激动兴奋的感觉随之沉入海底,我就是喜欢给自己找理由,没有特别的感动,很难开启自己的心。
爱过,也散了,争取过,也无果,所以人生就是这个样子。点亮生命之光的人始终是自己,但我希望你出现,那便是喜欢,有时候说话对味,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活得通透活出自我,那是对生命的礼赞,精神的满足才能慰藉孤独的灵魂。瞬间是当下的意识,有那么一瞬间若是和你产生连接,那便是缘分,前世今生的注定,强求不来,躲闪不掉。心态决定了年龄,体感当下的生活,被限定的成分太多,思绪编织成戏的脚本,愿望就是所有的被造物的虚空和物体这两种东西的特质所产生的偶然事件,偶然就像命运,个体事件的偶在串联起来。卡夫卡说“如果有谁在这个世界之内爱另一个人,那么与在这个世界之内爱自己相比,既非更不正当亦非更正当。”所有感性的爱都显得那么圣洁,除了爱自己是天性,那么爱别人,只可能是生理的反应和圣爱的结合,我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去爱别人,同时希望对方也可以爱自己,这种感性也会变成一种伤害。
精神只有不再局限,它才会自由。
走出去,是给自己的生活创造规则,回望漫长的生命,那些仪式感像极了灵感的缪斯。请进来,是个体生命被邀请来到这个世界短暂的停留,没有必须的约定俗成,只有自己必需的生命观。向往着远方,一切新的节奏需要去适应,不请自来的辛苦或是享乐,都是一种轮回,未来,我想要生活更酷一点。
儿童节陪了罗女士一整天,也送给自己节日礼物,童趣是芬芳馥郁的紫蓝色花香,愿我们的内心永远是个大儿童。
最近有点迷刘小枫的作品,无论是谈起基斯洛夫斯基还是卡夫卡,情绪的传导充满一种海边的湿气,思想的游弋,心境的摆弄,总可以点燃你的内在力量,灵光乍现。我想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卢梭和尼采,英国有毛姆一针见血的毒舌,通过刘小枫的视角去挖掘深层的思想,去收割形形色色的“思想谷粒”,对虚无主义的批判。对世俗那些奴役人的精神无法获取自由,呐喊出心中的炽热,我也更想去读懂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的内涵。
一个人开了六百多公里,好在爸妈一直陪伴身边,小型搬家,订房、整理、收拾。每一种尝试的经历逐渐变得深刻,路上反复听的几首歌都能记起一段故事,想起七年前爸妈送我的场景,那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如今,只为不辜负自己,努力不是蛮力,这些年自然成熟起来的光阴复刻在脸上、眼神里以及做的每一个决定。人生总是知易行难,想要知行合一,需要克己修行,精神的富足,才可以填补感官的空虚。
这些年也去过不少地方,只是短暂的停留,君子之交淡若水,大到国家,小到城市,也都是淡淡的连接,没有强联系。所谓弱联系,就像是到了一个陌生国家旅行的那种间隔感,心里眷恋着的始终是家,因为生活久的地方,那种归属感给你安稳,满满的安全感。
新生活也需要慢慢的沉淀出安全感,拾掇自己,我在路上。—Queenie20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