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的局限在用标杆法提高内部运营,一是效益提升有限,二是易导致同质化竞争。
所以更适用战略明确的成熟期企业。
波特的局限一是认为差异化在物理战场(渠道市场)而没有心智概念,二是把公司当做竞争主体而非品牌,得出结论“增长欲望对战略的负面影响最大”,所以最高荣誉的哈佛教授也硬是把自己的咨询公司做到破产。
强调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的竞争策略适用传统工业企业。
定位理论的局限在于
a.缺内部能力视角:
过分强调外部(心智)竞争会被对手牵制而忽视内部创新创造能力的潜力
(如无法很好的解释解释如亚马逊、小米等企业为何成功)或对对企业初期的未知创新过分谨慎;
b.缺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注重市场地位忽略生命周期,不适用于安定期和摸索期的企业
(如安定期的企业应重视强化能力,找麦肯锡提高运营效率是对的,摸索期的企业以学习论探索方向为主,应打造学习型组织);
c.缺社会心理学视角:
以认知心理学(心智规律)作为定位六大原则,忽略了社会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
(如种草拔草的自传播裂变营销方式认知心理学覆盖不了);
d.仍然不是战略:
虽然加入了品类视角强调“定位战略”,但依然是以品牌为关注点,缺乏中观(产业)视角和资本视角不足以支撑公司战略
适用于ToC的发展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