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度、组合、节奏、力竭、反馈SCREF
☞强度,“缺一口氧气都要死”,不以认知迭代为目标的读书都是娱乐!如果读完一本书总能感同身受,“说的太对了,我也是这么思考的“,只能说明你的认知中已经有了本书的知识和观点,它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新知,更不要谈认知迭代了!而能让你完成认知迭代的书,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认知上的压力,而不得不大量动用你的认知资源去思考,否则无法跟上作者思路。
☞组合,交叉效应,能带来更好的知识回忆,问题处理能力,效果倍增。
☞节奏,能坚持每天读书,是基础节奏,而我们需要的是能促进我们认知增长的节奏,需要爬楼梯的节奏,每天的阅读都能让认知爬上一个小台阶,爬完就可以结束。无法快速阅读——平移式阅读o爬楼式阅读?能力幻觉——读的很快,以为是在学习。实际认知并没有增长。
☞力竭,认知力竭每一次思想系统升级。都会伴随一次认知力竭的发生。工作记忆全部用于构建新组块而导致心智疲惫。
☞反馈,通过写作自我检查,再分享给读者,从读者那里收到反馈,如果你对于一个知识点理解透彻,无论写作或口述,一定能向他人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转述。
前两天看了王芳写的《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一直觉得自己的读书速度不快,大概用了四个小时把一本书全看完了,当时的感觉是:咦?!我的阅读速度提高了吗?怎么这么快就看完了?书真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很认同书里的观点!但静下来想一想,似乎自己没有得到啥新的观点,但读起来轻松愉悦,也很放松。而《认知升级》就读的好辛苦!各种名词燃烧着脑细胞,各种晦涩的例子,各种看似毫无关联的事却又组合在一起……觉得自己就处于一种“力竭”的状态,工作记忆也都被这些内容占满了,每读几行,就努力想要在自己简单的头脑中搜寻着丝丝缕缕的记忆,但很难提取到什么信息。一次也只能读几行几页。此时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我买了个网课——如何一目十行,就是提高自己阅读速度的,各种训练。但今天看书上的内容有点恍然大悟——对自己熟悉的领域,一目十行很容易做到,但对自己完全不懂的东西,想要达到快速阅读基本上很难,因为眼睛将内容传递给大脑,大脑再思考、检索、理解都是需要时间的。突然就不纠结这个速度问题了。并且此时的”力竭“状态,也正是在辛苦爬楼的过程,需要积累,过段时间回头看,可能就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也要做好输出的过程,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输出就好像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的感觉!自己明白,好像总也跟别人表达不出来一样!想来有可能是一我根本没有完全理解;二或许我理解了,但并没有进行深加工,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更多的面的东西来加深理解;三可能自己的表达确实有问题!以后要多尝试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虽然没有得到太多了灵感,但在读这么枯燥的书中穿插着读,感觉就像在爬山的过程中很累,找个地方坐下来吃点东西喝点水的感觉一样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