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037 《被讨厌的勇气》输出第3天

【打卡人】陆昭兰

【打卡始于】2023年12月21日

【日精进打卡第037天】2024年5月12日

【今日学习】《被讨论的勇气》75-106页

【用时】:1h

【读书摘抄】

[1]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有价值”。—自卑感就是价值判断的问题。

犹太教教义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2]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辨别方法: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阿德勒心理学: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某个国家的谚语: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3]即使是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

[4]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5]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回报思想的束缚: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待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

[6]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7]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8]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案例:“不是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而是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那“关系修复之卡”就会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只要我改变“目的”,事情就能解决。

【读书感悟】

最近因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就出现顾此失彼,仓促忘事的现象,当我以为我要退群的时候,红超老师给我回复了一条“今周要记得输出哦”的短信,当时我超级感动。在这个共度共写群里,有知识的学习,但更多的是贪恋这种不经意间的体谅带来的温馨感,还有喜欢这种一起学习的氛围。

重新翻开《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现实和哲人观念或理念的冲突,让我想一览而过,但又忍不住回头思索。日常生活中,我在努力把自己的课题和我爸爸妈妈的课题分开,还有我和学生们的课题,由于时代的隔阂,我是没办法跟爸爸妈妈讲清楚一些道理,但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至于我和学生,我也在不经意间传达一种思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前两天我没收了一位男生的篮球,当事人没来找我,班长来了,我是这么说的:让当事人来找我,其他谁来都没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