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陆昭兰
【打卡始于】2023年12月21日
【日精进打卡第037天】2024年5月12日
【今日学习】《被讨论的勇气》75-106页
【用时】:1h
【读书摘抄】
[1]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有价值”。—自卑感就是价值判断的问题。
犹太教教义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2]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辨别方法: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阿德勒心理学: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某个国家的谚语: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3]即使是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
[4]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5]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回报思想的束缚: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待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
[6]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7]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8]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案例:“不是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而是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那“关系修复之卡”就会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只要我改变“目的”,事情就能解决。
【读书感悟】
最近因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就出现顾此失彼,仓促忘事的现象,当我以为我要退群的时候,红超老师给我回复了一条“今周要记得输出哦”的短信,当时我超级感动。在这个共度共写群里,有知识的学习,但更多的是贪恋这种不经意间的体谅带来的温馨感,还有喜欢这种一起学习的氛围。
重新翻开《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现实和哲人观念或理念的冲突,让我想一览而过,但又忍不住回头思索。日常生活中,我在努力把自己的课题和我爸爸妈妈的课题分开,还有我和学生们的课题,由于时代的隔阂,我是没办法跟爸爸妈妈讲清楚一些道理,但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至于我和学生,我也在不经意间传达一种思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前两天我没收了一位男生的篮球,当事人没来找我,班长来了,我是这么说的:让当事人来找我,其他谁来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