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明明说了谁考前十名就能评到三好学生,我考了第十名,为什么偏偏没有给我三好学生?”李明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抽泣的说着。
小明是三年一班的学生,上个学期班主任在上课的时候说过前十名会依次拿到“三好学生”奖励。小明一直默默记着班主任的话,因为他想给他唯一的亲人奶奶看看他拿到了“三好学生”的奖状,虽然全村的大人都知道他是个好孩子。
奶奶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自己的孙子,只能摸了摸小明的头说道:“孩子,吃亏是福,奶奶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
“吃亏是福,奶奶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这句话已经不知多少次从这位和蔼的奶奶嘴巴里说出,到底会得到什么样的“福”,她一个目不识丁的老人又说不出来,或许也有人这样跟她说过。
“老师,贫困生助学金为什么要轮流着领?这笔钱本来就是给那些家庭真正贫困的学生,对于家庭条件好的人而言,这笔钱最多就是他们的一双鞋子而已,我的家庭情况是什么样的,难道你们不清楚吗?”小明看着站在黑板上的班主任问道。
班主任看了看小明说道:“小明,我知道你家庭情况不好,但是老师这也是公平起见,很多学生对助学金的分配都有意见。记住老师一句话,吃亏是福。”
上大二的小明本就家庭困难,好不容易可以奢望的助学金又因班里某些同学的原因又无法分配给自己,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家庭困难,每天吃饭都只是打一份饭,然后就是喝免费的菜汤,可是他们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能买到一双球鞋的助学金。
“吃亏是福”这句话不知道这位班主任已经给多少个像小明一样的贫困生说过,她知道班里一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差这点钱,可是她也顶不住压力,大部分人都想要这笔钱,所以她已经这样分配了很多年。其实,她也不知道这些贫困生吃了这个亏又能得到什么“福”。
“主任,前年你说年度优秀轮着来,将优秀给了李哥,我当时没有抱怨什么。去年你说老同志要退休了,将优秀给了郝叔,我也没有抱怨什么。今年你又说优秀要按照工作量去评,最后又给了李哥,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科室现在就我们三个人,怎么说也应该轮到我了吧?”小明面对着来做思想工作的杨主任面目表情的说道。“如果你下班后就只是为了这件事情来跟我做思想工作的话,你大可不必,我没有意见,你们是领导,你们已经决定的东西我不敢有意见,放心我会继续干好自己工作的,我回家了。”
杨主任拍了拍小明的肩膀一脸正经的说道:“小明,吃亏是福,虽然这次你没有被评为优秀,但是你的工作能力领导都看在眼里的,下一步会优先考虑你的。”
吃亏是福,这句话从小明来到单位后已经听这杨主任不知说了多少遍,可是杨主任又不能确切的说出小明的吃亏给自己换来了什么“福”。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有言:“善人之宝”。善良,是人最珍贵的宝物。世间之事皆是有来有往,你在身边多撒下善意的种子,才会在未来你需要的时候结出回馈的果实。不是我读不懂《道德经》,而是我已经不想跟不道德的人去讲“道德经”。
从小到大,身边的人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吃亏是福,知足常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告诉我们,怎么样去争取自己应得的东西。
在一次又一次的吃亏中我发现我们吃了亏,别人也知道我们吃了亏,但从未有人给过对等的补偿。在一次又一次的忍让中我发现别人明明知道我们在忍让,但他们却认为是我性格软弱,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欺负我们。
如果可以回头,我想让小明告诉他的小学班主任,既然说过的话就要去兑现,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承诺。
如果可以回头,我想让小明告诉他的大学班主任,助学金如何发放应该按照规矩去发,而不是因为某些人的原因而违法规定。
如果可以回头,我想让小明告诉他的主任,制定了规矩就得按规矩来,我可以忍让一次,但不会忍让第二次、第三次。
吃亏是福,那你多吃点,我肚子小装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