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发编程三要素
原子性
原子,即一个不可再被分割的颗粒。在Java中原子性指的是一个或多个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
有序性
程序执行的顺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处理器可能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
可见性
当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变量时,如果其中一个线程对其作了修改,其他线程能立即获取到最新的值。
2. 线程的五大状态
创建状态
当用 new 操作符创建一个线程的时候
就绪状态
调用 start 方法,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并不一定马上就会执行 run 方法,还需要等待CPU的调度
运行状态
CPU开始调度线程,并开始执行 run 方法
阻塞状态
线程的执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进入阻塞状态
比如:调用 sleep 方法、尝试去得到一个锁等等
死亡状态
run方法执行完 或者 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异常
3.悲观锁与乐观锁
悲观锁 :每次操作都会加锁,会造成线程阻塞。
乐观锁 :每次操作不加锁而是假设没有冲突而去完成某项操作,如果因为冲突失败就重试,直到成功为止,不会造成线程阻塞。
4.线程之间的协作
4.1 wait/notify/notifyAll
这一组是 Object 类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方法都必须在同步的范围内调用
wait
阻塞当前线程,直到 notify 或者notifyAll 来唤醒
wait有三种方式的调用wait()必要要由notify 或者 notifyAll 来唤醒wait(longtimeout)在指定时间内,如果没有notify或notifAll方法的唤醒,也会自动唤醒。wait(longtimeout,longnanos)本质上还是调用一个参数的方法publicfinalvoidwait(longtimeout,intnanos)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if(timeout<0) {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timeout value isnegative");}if(nanos <0|| nanos >999999){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anosecond timeout value out ofrange");}if(nanos >0) {timeout++;}wait(timeout);}
notify
只能唤醒一个处于 wait 的线程
notifyAll
唤醒全部处于 wait 的线程
4.2 sleep/yield/join
这一组是 Thread 类的方法
sleep
让当前线程暂停指定时间,只是让出CPU的使用权,并不释放锁
yield
暂停当前线程的执行,也就是当前CPU的使用权,让其他线程有机会执行,不能指定时间。会让当前线程从运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此方法在生产环境中很少会使用到,官方在其注释中也有相关的说明
/***A hinttotheschedulerthatthecurrent threadiswillingtoyield*itscurrent useofaprocessor. The schedulerisfreetoignore this* hint.**
Yieldisaheuristic attempttoimprove relative progression*betweenthreadsthatwouldotherwiseover-utilise a CPU. Its use* should be combinedwithdetailedprofilingandbenchmarkingto* ensurethatitactually hasthedesired effect.**
Itisrarelyappropriatetouse this method. It may be useful*fordebuggingortestingpurposes,whereitmay helptoreproduce* bugs duetorace conditions. It may also beuseful when designing* concurrency control constructs suchastheonesinthe*{@link java.util.concurrent.locks} package.*/
join
等待调用 join 方法的线程执行结束,才执行后面的代码
其调用一定要在 start 方法之后(看源码可知)
使用场景:当父线程需要等待子线程执行结束才执行后面内容或者需要某个子线程的执行结果会用到 join 方法
5.valitate 关键字
5.1 定义
java编程语言允许线程访问共享变量,为了确保共享变量能被准确和一致的更新,线程应该确保通过排他锁单独获得这个变量。Java语言提供了volatile,在某些情况下比锁更加方便。如果一个字段被声明成volatile,java线程内存模型确保所有线程看到这个变量的值是一致的。
valitate是轻量级的synchronized,不会引起线程上下文的切换和调度,执行开销更小。
5.2 原理
1.使用volitate修饰的变量在汇编阶段,会多出一条lock前缀指令
2.它确保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即在执行到内存屏障这句指令时,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
3.它会强制将对缓存的修改操作立即写入主存
4.如果是写操作,它会导致其他CPU里缓存了该内存地址的数据无效
5.3 作用
内存可见性
多线程操作的时候,一个线程修改了一个变量的值 ,其他线程能立即看到修改后的值
防止重排序
即程序的执行顺序按照代码的顺序执行(处理器为了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可能会对代码进行重排序)
并不能保证操作的原子性(比如下面这段代码的执行结果一定不是100000)
publicclasstestValitate{publicvolatileintinc
=0;publicvoidincrease(){inc = inc +1;}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final
testValitate test =newtestValitate();for(inti =0; i <100; i++) {newThread()
{publicvoidrun(){for(intj =0; j <1000; j++)test.increase();}}.start();}while(Thread.activeCount()
>2) {//保证前面的线程都执行完Thread.yield();}System.out.println(test.inc);}}
6. synchronized 关键字
确保线程互斥的访问同步代码
6.1 定义
synchronized是JVM实现的一种锁,其中锁的获取和释放分别是
monitorenter和 monitorexit 指令,该锁在实现上分为了偏向锁、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其中偏向锁在 java1.6 是默认开启的,轻量级锁在多线程竞争的情况下会膨胀成重量级锁,有关锁的数据都保存在对象头中
6.2 原理
加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的代码段,生成的字节码文件会多出 monitorenter 和 monitorexit 两条指令(利用javap
-verbose 字节码文件可看到关,关于这两条指令的文档如下:
monitorenter
Eachobject is associated with a monitor. A monitor is locked if and only if it hasan owner. The thread that executes monitorenter attempts to gain ownership ofthe monitor associated with objectref, as follows:
•If the entry count of the monitor associated with objectref is zero, the threadenters the monitor and sets its entry count to one. The thread is then theowner of the monitor.
•If the thread already owns the monitor associated with objectref, it reentersthe monitor, incrementing its entry count.
•If another thread already owns the monitor associated with objectref, thethread blocks until the monitor's entry count is zero, then tries again to gainownership.
monitorexit
Thethread that executes monitorexit must be the owner of the monitor associatedwith the instance referenced by objectref.
Thethread decrements the entry count of the monitor associated with objectref. Ifas a result the value of the entry count is zero, the thread exits the monitorand is no longer its owner. Other threads that are blocking to enter themonitor are allowed to attempt to do so.
加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的方法,生成的字节码文件中会多一个 ACC_SYNCHRONIZED 标志位,当方法调用时,调用指令将会检查方法的 ACC_SYNCHRONIZED 访问标志是否被设置,如果设置了,执行线程将先获取monitor,获取成功之后才能执行方法体,方法执行完后再释放monitor。在方法执行期间,其他任何线程都无法再获得同一个monitor对象。 其实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方法的同步是一种隐式的方式来实现,无需通过字节码来完成。
6.3 关于使用
修饰普通方法
同步对象是实例对象
修饰静态方法
同步对象是类本身
修饰代码块
可以自己设置同步对象
6.4 缺点
会让没有得到锁的资源进入Block状态,争夺到资源之后又转为Running状态,这个过程涉及到操作系统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的切换,代价比较高。Java1.6为synchronized 做了优化,增加了从偏向锁到轻量级锁再到重量级锁的过度,但是在最终转变为重量级锁之后,性能仍然较低。
7. CAS
AtomicBoolean,AtomicInteger,AtomicLong以及 Lock 相关类等底层就是用 CAS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性能比 synchronized 更高。想要了解各大互联网公司2018最新并发编程面试题的,可以加群:650385180,面试题以及答案在群的共享区。
7.1 什么是CAS
CAS全称是Compare And Swap,即比较替换,是实现并发应用到的一种技术。操作包含三个操作数 —— 内存位置(V)、预期原值(A)和新值(B)。如果内存位置的值与预期原值相匹配,那么处理器会自动将该位置值更新为新值 。否则,处理器不做任何操作。
7.2 为什么会有CAS
如果只是用 synchronized 来保证同步会存在以下问题
synchronized是一种悲观锁,在使用上会造成一定的性能问题。在多线程竞争下,加锁、释放锁会导致比较多的上下文切换和调度延时,引起性能问题。一个线程持有锁会导致其它所有需要此锁的线程挂起。
7.3 实现原理
Java不能直接的访问操作系统底层,是通过native方法(JNI)来访问。CAS底层通过Unsafe类实现原子性操作。
7.4 存在的问题
ABA问题
什么是ABA问题?比如有一个 int类型的值 N 是1
此时有三个线程想要去改变它:
线程A :希望给 N 赋值为2
线程B: 希望给 N 赋值为2
线程C: 希望给 N 赋值为1
此时线程A和线程B同时获取到N的值1,线程A率先得到系统资源,将 N 赋值为 2,线程 B 由于某种原因被阻塞住,线程C在线程A执行完后得到 N 的当前值2
此时的线程状态
线程A成功给 N 赋值为2
线程B获取到 N 的当前值 1 希望给他赋值为 2,处于阻塞状态
线程C获取当好 N 的当前值 2 希望给他赋值为1
然后线程C成功给N赋值为1
最后线程B得到了系统资源,又重新恢复了运行状态,在阻塞之前线程B获取到的N的值是1,执行compare操作发现当前N的值与获取到的值相同(均为1),成功将N赋值为了2。
在这个过程中线程B获取到N的值是一个旧值,虽然和当前N的值相等,但是实际上N的值已经经历了一次 1到2到1的改变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ABA问题
怎样去解决ABA问题
给变量加一个版本号即可,在比较的时候不仅要比较当前变量的值 还需要比较当前变量的版本号。Java中AtomicStampedReference 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循环时间长开销大
在并发量比较高的情况下,如果许多线程反复尝试更新某一个变量,却又一直更新不成功,循环往复,会给CPU带来很大的压力。
CAS只能保证一个共享变量的原子操作
8.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AQS)
AQS抽象的队列式同步器,是一种基于状态(state)的链表管理方式。state是用CAS去修改的。它是java.util.concurrent 包中最重要的基石,要学习想学习java.util.concurrent 包里的内容这个类是关键。ReentrantLock、CountDownLatcher、Semaphore 实现的原理就是基于AQS。想知道他怎么实现以及实现原理 可以参看这篇文章https://www.cnblogs.com/waterystone/p/4920797.html
9. Future
在并发编程我们一般使用Runable去执行异步任务,然而这样做我们是不能拿到异步任务的返回值的,但是使用Future 就可以。使用Future很简单,只需把Runable换成FutureTask即可。使用上比较简单,这里不多做介绍。
10. 线程池
如果我们使用线程的时候就去创建一个线程,虽然简单,但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并发的线程数量很多,并且每个线程都是执行一个时间很短的任务就结束了,这样频繁创建线程就会大大降低系统的效率,因为频繁创建线程和销毁线程需要时间。线程池通过复用可以大大减少线程频繁创建与销毁带来的性能上的损耗。
Java中线程池的实现类 ThreadPoolExecutor,其构造函数的每一个参数的含义在注释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这里几个关键参数可以再简单说一下
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即一直保留在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即使处于闲置状态也不会被销毁。要设置 allowCoreThreadTimeOut 为 true,才会被销毁。
maximumPoolSize:线程池中允许存在的最大线程数
keepAliveTime:非核心线程允许的最大闲置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就会本地销毁。
workQueue:用来存放任务的队列。
SynchronousQueue:这个队列会让新添加的任务立即得到执行,如果线程池中所有的线程都在执行,那么就会去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去执行这个任务。当使用这个队列的时候,maximumPoolSizes一般都会设置一个最大值Integer.MAX_VALUE
LinkedBlockingQueue:这个队列是一个无界队列。怎么理解呢,就是有多少任务来我们就会执行多少任务,如果线程池中的线程小于corePoolSize ,我们就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去执行这个任务,如果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等于corePoolSize,就会将任务放入队列中等待,由于队列大小没有限制所以也被称为无界队列。当使用这个队列的时候 maximumPoolSizes 不生效(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不会超过corePoolSize),所以一般都会设置为0。
ArrayBlockingQueue:这个队列是一个有界队列。可以设置队列的最大容量。当线程池中线程数大于或者等于 maximumPoolSizes 的时候,就会把任务放到这个队列中,当当前队列中的任务大于队列的最大容量就会丢弃掉该任务交由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处理。
想要了解更多并发编程知识点的,可以关注我一下,我后续也会整理更多相关技术点分享出来,另外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个交流学习群:650385180,里面会分享一些资深架构师录制的视频录像:有Spring,MyBatis,Netty源码分析,高并发、高性能、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原理,JVM性能优化这些成为架构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还能领取免费的学习资源和面试资料,目前受益良多,以下的课程体系图也是在群里获取。
[if !vml]
[endif]
1) 什么是线程?
线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它被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的实际运作单位。程序员可以通过它进行多处理器编程,你可以使用多线程对运算密集型任务提速。比如,如果一个线程完成一个任务要100毫秒,那么用十个线程完成改任务只需10毫秒。J
线程是进程的子集,一个进程可以有很多线程,每条线程并行执行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进程使用不同的内存空间,而所有的线程共享一片相同的内存空间。别把它和栈内存搞混,每个线程都拥有单独的栈内存用来存储本地数据。
在语言层面有两种方式。java.lang.Thread类的实例就是一个线程但是它需要调用java.lang.Runnable接口来执行,由于线程类本身就是调用的Runnable接口所以你可以继承java.lang.Thread 类或者直接调用Runnable接口来重写run()方法实现线程,也可以创建Executor执行器来执型Callable接口对象。
这个问题是上题的后续,大家都知道我们可以通过继承Thread类或者调用Runnable接口来实现线程,问题是,那个方法更好呢?什么情况下使用它?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如果你知道Java不支持类的多重继承,但允许你调用多个接口。所以如果你要继承其他类,当然是调用Runnable接口好了。
6) Thread 类中的start() 和 run() 方法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到,但还是能从此区分出面试者对Java线程模型的理解程度。start()方法被用来启动新创建的线程,而且start()内部调用了run()方法,这和直接调用run()方法的效果不一样。当你调用run()方法的时候,只会是在原来的线程中调用,没有新的线程启动,start()方法才会启动新线程。
7) Java中Runnable和Callable有什么不同?
Runnable和Callable都代表那些要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的任务。Runnable从JDK1.0开始就有了,Callable是在JDK1.5增加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Callable的 call() 方法可以返回值和抛出异常,而Runnable的run()方法没有这些功能。Callable可以返回装载有计算结果的Future对象。
8) Java中CyclicBarrier 和 CountDownLatch有什么不同?
CyclicBarrier 和 CountDownLatch 都可以用来让一组线程等待其它线程。与 CyclicBarrier 不同的是,CountdownLatch 不能重新使用,并且CyclicBarrier 可以在在构造时传入一个Runnable对象,在所有线程都同步过后,执行该Runnable对象。
Java内存模型规定和指引Java程序在不同的内存架构、CPU和操作系统间有确定性地行为。它在多线程的情况下尤其重要。Java内存模型对一个线程所做的变动能被其它线程可见提供了保证,它们之间是先行发生关系。这个关系定义了一些规则让程序员在并发编程时思路更清晰。比如,先行发生关系确保了:
[if !supportLists]· [endif]线程内的代码能够按先后顺序执行,这被称为程序次序规则。
[if !supportLists]· [endif]对于同一个锁,一个解锁操作一定要发生在时间上后发生的另一个锁定操作之前,也叫做管程锁定规则。
[if !supportLists]· [endif]前一个对volatile的写操作在后一个volatile的读操作之前,也叫volatile变量规则。
[if !supportLists]· [endif]一个线程内的任何操作必需在这个线程的start()调用之后,也叫作线程启动规则。
[if !supportLists]· [endif]一个线程的所有操作都会在线程终止之前,线程终止规则。
[if !supportLists]· [endif]一个对象的终结操作必需在这个对象构造完成之后,也叫对象终结规则。
[if !supportLists]· [endif]可传递性
我强烈建议大家阅读《Java并发编程实践》第十六章来加深对Java内存模型的理解。
volatile是一个特殊的修饰符,只有成员变量才能使用它。在Java并发程序缺少同步类的情况下,多线程对成员变量的操作对其它线程是透明的。考虑Java的线程模型,volatile修饰的变量会及时的进行刷新,不缓存。
如果你的代码所在的进程中有多个线程在同时运行,而这些线程可能会同时运行这段代码。如果每次运行结果和单线程运行的结果是一样的,而且其他的变量的值也和预期的是一样的,就是线程安全的。一个线程安全的计数器类的同一个实例对象在被多个线程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计算失误。很显然你可以将集合类分成两组,线程安全和非线程安全的。Vector 是用同步方法来实现线程安全的, 而和它相似的ArrayList不是线程安全的。
竞态条件会导致程序在并发情况下出现一些bugs。多线程对一些资源的竞争的时候就会产生竞态条件,如果首先要执行的程序竞争失败排到后面执行了,那么整个程序就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bugs。这种bugs很难发现而且会重复出现,因为线程间的随机竞争。
Java提供了很丰富的API但没有为停止线程提供API。JDK 1.0本来有一些像stop(), suspend() 和 resume()的控制方法但是由于潜在的死锁威胁因此在后续的JDK版本中他们被弃用了,之后Java API的设计者就没有提供一个兼容且线程安全的方法来停止一个线程。当run() 或者 call() 方法执行完的时候线程会自动结束,如果要手动结束一个线程,你可以用volatile 布尔变量来退出run()方法的循环或者是取消任务来中断线程。
Thread.UncaughtExceptionHandler是用于处理未捕获异常造成线程突然中断情况的一个内嵌接口。当一个未捕获异常将造成线程中断的时候JVM会使用Thread.ge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来查询线程的UncaughtExceptionHandler并将线程和异常作为参数传递给handler的uncaughtException()方法进行处理。
线程是共享进程内的资源的,你可以通过共享对象来实现这个目的,或者是使用像阻塞队列这样并发的数据结构。
16) Java中notify 和 notifyAll有什么区别?
这又是一个刁钻的问题,因为多线程可以等待单监控锁,Java API 的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些方法当等待条件改变的时候通知它们,但是这些方法没有完全实现。notify()方法只能唤醒一个线程进入就绪态。而notifyAll()唤醒所有线程并允许他们争夺锁确保了至少有一个线程能继续运行。
17) 为什么wait, notify 和 notifyAll这些方法不在thread类里面?
这是个设计相关的问题,它考察的是面试者对现有系统和一些普遍存在但看起来不合理的事物的看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你要说明为什么把这些方法放在Object类里是有意义的,还有不把它放在Thread类里的原因。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JAVA提供的锁是对象级的而不是线程级的,每个对象都有锁,通过线程获得。如果线程需要等待某些锁那么调用对象中的wait()方法就有意义了。如果wait()方法定义在Thread类中,线程正在等待的是哪个锁就不明显了。简单的说,由于wait,notify和notifyAll都是锁级别的操作,所以把他们定义在Object类中因为锁属于对象。
ThreadLocal是Java里一种特殊的变量。每个线程都有一个ThreadLocal就是每个线程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一个变量,竞争条件被彻底消除了。它是为创建代价高昂的对象获取线程安全的好方法,比如你可以用ThreadLocal让SimpleDateFormat变成线程安全的,因为那个类创建代价高昂且每次调用都需要创建不同的实例所以不值得在局部范围使用它,如果为每个线程提供一个自己独有的变量拷贝,将大大提高效率。首先,通过复用减少了代价高昂的对象的创建个数。其次,你在没有使用高代价的同步或者不变性的情况下获得了线程安全。线程局部变量的另一个不错的例子是ThreadLocalRandom类,它在多线程环境中减少了创建代价高昂的Random对象的个数。
在Java并发程序中FutureTask表示一个可以取消的异步运算。它有启动和取消运算、查询运算是否完成和取回运算结果等方法。只有当运算完成的时候结果才能取回,如果运算尚未完成get方法将会阻塞。一个FutureTask对象可以对调用了Callable和Runnable的对象进行包装,由于FutureTask也是调用了Runnable接口所以它可以提交给Executor来执行。
20) Java中interrupted 和 isInterruptedd方法的区别?
interrupted() 和 isInterrupted()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会将中断状态清除而后者不会。Java多线程的中断机制是用内部标识来实现的,调用Thread.interrupt()来中断一个线程就会设置中断标识为true。当中断线程调用静态方法Thread.interrupted()来检查中断状态时,中断状态会被清零。而非静态方法isInterrupted()用来查询其它线程的中断状态且不会改变中断状态标识。简单的说就是任何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的方法都会将中断状态清零。无论如何,一个线程的中断状态有有可能被其它线程调用中断来改变。
主要是因为Java API强制要求这样做,如果你不这么做,你的代码会抛出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异常。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wait和notify之间产生竞态条件。
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可能会收到错误警报和伪唤醒,如果不在循环中检查等待条件,程序就会在没有满足结束条件的情况下退出。因此,当一个等待线程醒来时,不能认为它原来的等待状态仍然是有效的,在notify()方法调用之后和等待线程醒来之前这段时间它可能会改变。这就是在循环中使用wait()方法效果更好的原因,你可以在Eclipse中创建模板调用wait和notify试一试。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问题的内容,我推荐你阅读《Effective Java》这本书中的线程和同步章节。
同步集合与并发集合都为多线程和并发提供了合适的线程安全的集合,不过并发集合的可扩展性更高。在Java1.5之前程序员们只有同步集合来用且在多线程并发的时候会导致争用,阻碍了系统的扩展性。Java5介绍了并发集合像ConcurrentHashMap,不仅提供线程安全还用锁分离和内部分区等现代技术提高了可扩展性。
为什么把这个问题归类在多线程和并发面试题里?因为栈是一块和线程紧密相关的内存区域。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栈内存,用于存储本地变量,方法参数和栈调用,一个线程中存储的变量对其它线程是不可见的。而堆是所有线程共享的一片公用内存区域。对象都在堆里创建,为了提升效率线程会从堆中弄一个缓存到自己的栈,如果多个线程使用该变量就可能引发问题,这时volatile 变量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它要求线程从主存中读取变量的值。
创建线程要花费昂贵的资源和时间,如果任务来了才创建线程那么响应时间会变长,而且一个进程能创建的线程数有限。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程序启动的时候就创建若干线程来响应处理,它们被称为线程池,里面的线程叫工作线程。从JDK1.5开始,Java API提供了Executor框架让你可以创建不同的线程池。比如单线程池,每次处理一个任务;数目固定的线程池或者是缓存线程池(一个适合很多生存期短的任务的程序的可扩展线程池)。
在现实中你解决的许多线程问题都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就是一个线程生产任务供其它线程进行消费,你必须知道怎么进行线程间通信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低级的办法是用wait和notify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赞的办法是用Semaphore 或者 BlockingQueue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Java多线程中的死锁 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死锁会让你的程序挂起无法完成任务,死锁的发生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if !supportLists]· [endif]互斥条件:一个资源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if !supportLists]· [endif]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if !supportLists]· [endif]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末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
[if !supportLists]· [endif]循环等待条件: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
避免死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阻止循环等待条件,将系统中所有的资源设置标志位、排序,规定所有的进程申请资源必须以一定的顺序(升序或降序)做操作来避免死锁。
这是上题的扩展,活锁和死锁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处于活锁的线程或进程的状态是不断改变的,活锁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饥饿。一个现实的活锁例子是两个人在狭小的走廊碰到,两个人都试着避让对方好让彼此通过,但是因为避让的方向都一样导致最后谁都不能通过走廊。简单的说就是,活锁和死锁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进程的状态可以改变但是却不能继续执行。
我一直不知道我们竟然可以检测一个线程是否拥有锁,直到我参加了一次电话面试。在java.lang.Thread中有一个方法叫holdsLock(),它返回true如果当且仅当当前线程拥有某个具体对象的锁。
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有多种方法来获得Java进程的线程堆栈。当你获取线程堆栈时,JVM会把所有线程的状态存到日志文件或者输出到控制台。在Windows你可以使用Ctrl + Break组合键来获取线程堆栈,Linux下用kill -3命令。你也可以用jstack这个工具来获取,它对线程id进行操作,你可以用jps这个工具找到id。
这个问题很简单, -Xss参数用来控制线程的堆栈大小。你可以查看JVM配置列表来了解这个参数的更多信息。
32) Java中synchronized 和 ReentrantLock 有什么不同?
Java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实现互斥,它有一些缺点。比如你不能扩展锁之外的方法或者块边界,尝试获取锁时不能中途取消等。Java 5 通过Lock接口提供了更复杂的控制来解决这些问题。 ReentrantLock 类实现了 Lock,它拥有与 synchronized 相同的并发性和内存语义且它还具有可扩展性。
33) 有三个线程T1,T2,T3,怎么确保它们按顺序执行?
在多线程中有多种方法让线程按特定顺序执行,你可以用线程类的join()方法在一个线程中启动另一个线程,另外一个线程完成该线程继续执行。为了确保三个线程的顺序你应该先启动最后一个(T3调用T2,T2调用T1),这样T1就会先完成而T3最后完成。
Yield方法可以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让其它有相同优先级的线程执行。它是一个静态方法而且只保证当前线程放弃CPU占用而不能保证使其它线程一定能占用CPU,执行yield()的线程有可能在进入到暂停状态后马上又被执行。
35) Java中ConcurrentHashMap的并发度是什么?
ConcurrentHashMap把实际map划分成若干部分来实现它的可扩展性和线程安全。这种划分是使用并发度获得的,它是ConcurrentHashMap类构造函数的一个可选参数,默认值为16,这样在多线程情况下就能避免争用。
Java中的Semaphore是一种新的同步类,它是一个计数信号。从概念上讲,从概念上讲,信号量维护了一个许可集合。如有必要,在许可可用前会阻塞每一个 acquire(),然后再获取该许可。每个 release()添加一个许可,从而可能释放一个正在阻塞的获取者。但是,不使用实际的许可对象,Semaphore只对可用许可的号码进行计数,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信号量常常用于多线程的代码中,比如数据库连接池。
这个问题问得很狡猾,许多程序员会认为该任务会阻塞直到线程池队列有空位。事实上如果一个任务不能被调度执行那么ThreadPoolExecutor’s submit()方法将会抛出一个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38) Java线程池中submit() 和 execute()方法有什么区别?
两个方法都可以向线程池提交任务,execute()方法的返回类型是void,它定义在Executor接口中, 而submit()方法可以返回持有计算结果的Future对象,它定义在ExecutorService接口中,它扩展了Executor接口,其它线程池类像ThreadPoolExecutor和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都有这些方法。
阻塞式方法是指程序会一直等待该方法完成期间不做其他事情,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就是一直等待客户端连接。这里的阻塞是指调用结果返回之前,当前线程会被挂起,直到得到结果之后才会返回。此外,还有异步和非阻塞式方法在任务完成前就返回。
你可以很肯定的给出回答,Swing不是线程安全的,但是你应该解释这么回答的原因即便面试官没有问你为什么。当我们说swing不是线程安全的常常提到它的组件,这些组件不能在多线程中进行修改,所有对GUI组件的更新都要在AWT线程中完成,而Swing提供了同步和异步两种回调方法来进行更新。
41) Java中invokeAndWait 和 invokeLater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方法是Swing API 提供给Java开发者用来从当前线程而不是事件派发线程更新GUI组件用的。InvokeAndWait()同步更新GUI组件,比如一个进度条,一旦进度更新了,进度条也要做出相应改变。如果进度被多个线程跟踪,那么就调用invokeAndWait()方法请求事件派发线程对组件进行相应更新。而invokeLater()方法是异步调用更新组件的。
这个问题又提到了swing和线程安全,虽然组件不是线程安全的但是有一些方法是可以被多线程安全调用的,比如repaint(), revalidate()。 JTextComponent的setText()方法和JTextArea的insert() 和 append() 方法也是线程安全的。
这个问题看起来和多线程没什么关系, 但不变性有助于简化已经很复杂的并发程序。Immutable对象可以在没有同步的情况下共享,降低了对该对象进行并发访问时的同步化开销。可是Java没有@Immutable这个注解符,要创建不可变类,要实现下面几个步骤:通过构造方法初始化所有成员、对变量不要提供setter方法、将所有的成员声明为私有的,这样就不允许直接访问这些成员、在getter方法中,不要直接返回对象本身,而是克隆对象,并返回对象的拷贝。
一般而言,读写锁是用来提升并发程序性能的锁分离技术的成果。Java中的ReadWriteLock是Java 5 中新增的一个接口,一个ReadWriteLock维护一对关联的锁,一个用于只读操作一个用于写。在没有写线程的情况下一个读锁可能会同时被多个读线程持有。写锁是独占的,你可以使用JDK中的ReentrantReadWriteLock来实现这个规则,它最多支持65535个写锁和65535个读锁。
忙循环就是程序员用循环让一个线程等待,不像传统方法wait(), sleep() 或 yield() 它们都放弃了CPU控制,而忙循环不会放弃CPU,它就是在运行一个空循环。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留CPU缓存,在多核系统中,一个等待线程醒来的时候可能会在另一个内核运行,这样会重建缓存。为了避免重建缓存和减少等待重建的时间就可以使用它了。
46)volatile 变量和 atomic 变量有什么不同?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首先,volatile 变量和 atomic 变量看起来很像,但功能却不一样。Volatile变量可以确保先行关系,即写操作会发生在后续的读操作之前, 但它并不能保证原子性。例如用volatile修饰count变量那么 count++ 操作就不是原子性的。而AtomicInteger类提供的atomic方法可以让这种操作具有原子性如getAndIncrement()方法会原子性的进行增量操作把当前值加一,其它数据类型和引用变量也可以进行相似操作。
这个问题坑了很多Java程序员,若你能想到锁是否释放这条线索来回答还有点希望答对。无论你的同步块是正常还是异常退出的,里面的线程都会释放锁,所以对比锁接口我更喜欢同步块,因为它不用我花费精力去释放锁,该功能可以在finally block里释放锁实现。
这个问题在Java面试中经常被问到,但是面试官对回答此问题的满意度仅为50%。一半的人写不出双检锁还有一半的人说不出它的隐患和Java1.5是如何对它修正的。它其实是一个用来创建线程安全的单例的老方法,当单例实例第一次被创建时它试图用单个锁进行性能优化,但是由于太过于复杂在JDK1.4中它是失败的,我个人也不喜欢它。无论如何,即便你也不喜欢它但是还是要了解一下,因为它经常被问到。
这是上面那个问题的后续,如果你不喜欢双检锁而面试官问了创建Singleton类的替代方法,你可以利用JVM的类加载和静态变量初始化特征来创建Singleton实例,或者是利用枚举类型来创建Singleton,我很喜欢用这种方法。
这种问题我最喜欢了,我相信你在写并发代码来提升性能的时候也会遵循某些最佳实践。以下三条最佳实践我觉得大多数Java程序员都应该遵循:
[if !supportLists]· [endif]给你的线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 这样可以方便找bug或追踪。OrderProcessor, QuoteProcessor or TradeProcessor 这种名字比 Thread-1. Thread-2 and Thread-3 好多了,给线程起一个和它要完成的任务相关的名字,所有的主要框架甚至JDK都遵循这个最佳实践。
[if !supportLists]· [endif]避免锁定和缩小同步的范围 锁花费的代价高昂且上下文切换更耗费时间空间,试试最低限度的使用同步和锁,缩小临界区。因此相对于同步方法我更喜欢同步块,它给我拥有对锁的绝对控制权。
[if !supportLists]· [endif]多用同步类少用wait 和 notify 首先,CountDownLatch, Semaphore, CyclicBarrier 和Exchanger 这些同步类简化了编码操作,而用wait和notify很难实现对复杂控制流的控制。其次,这些类是由最好的企业编写和维护在后续的JDK中它们还会不断优化和完善,使用这些更高等级的同步工具你的程序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优化。
[if !supportLists]· [endif]多用并发集合少用同步集合 这是另外一个容易遵循且受益巨大的最佳实践,并发集合比同步集合的可扩展性更好,所以在并发编程时使用并发集合效果更好。如果下一次你需要用到map,你应该首先想到用ConcurrentHashMap。
这个问题就像是如何强制进行Java垃圾回收,目前还没有觉得方法,虽然你可以使用System.gc()来进行垃圾回收,但是不保证能成功。在Java里面没有办法强制启动一个线程,它是被线程调度器控制着且Java没有公布相关的API。
fork join框架是JDK7中出现的一款高效的工具,Java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它充分利用现代服务器上的多处理器。它是专门为了那些可以递归划分成许多子模块设计的,目的是将所有可用的处理能力用来提升程序的性能。fork join框架一个巨大的优势是它使用了工作窃取算法,可以完成更多任务的工作线程可以从其它线程中窃取任务来执行。
53) Java多线程中调用wait() 和 sleep()方法有什么不同?
Java程序中wait 和 sleep都会造成某种形式的暂停,它们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wait()方法用于线程间通信,如果等待条件为真且其它线程被唤醒时它会释放锁,而sleep()方法仅仅释放CPU资源或者让当前线程停止执行一段时间,但不会释放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