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寻梅》——生命旷野里的一曲悲歌

看完《踏血寻梅》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

“怎么会有人第一次见面就说自己想死,而另一个人就真的相信了。”

“原来一个那么瘦的人,也有很多脂肪。”

第一句是刑警说的,而第二句,是杀人焚尸案的凶手说的。电影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新闻里面讲:2005年,年仅14岁的湖南少女王嘉梅移居来到香港同继父、母亲和姐姐一同生活。尽管王嘉梅成绩优异,但因不忍心看母亲拾荒维持生计,便选择辍学去寻找工作。

本想做模特的王嘉梅,个人信息却出现在了援交网站上。

2008年4月29日,警方接到了王嘉梅家人的报案,称王嘉梅在两天前失踪。经过警方调查,得知王嘉梅被24岁的青年男子丁启泰杀害。

王嘉梅和丁启泰两人在网上结识,并于深水埗石硖尾街39号仁发大厦某套房进行性交易,由于做爱之前吸了毒,两人“激战”过后丁启泰发现王嘉梅已经死在了床上。丁启泰见状的第一反应就是处理尸体……


电影几近还原了案件过程。警察局门卫拦下到访的凶手丁子聪让他登记,他说“我来自首”,“我杀了人”。

审讯室里警官严肃地跟他确认:“我希望你肯定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他说:“我只是说实话。”

他详细地得讲述自己分尸的过程,讲他如何砍掉某个部位,讲哪个部位用几刀才能砍断、哪个部位的骨头最硬;讲他如何将内脏冲进下水道,将哪一部分的肉拿到菜市场上去……

电影随着他的讲述展示每一个细节,镜头残忍、直白。在这里不禁感叹香港电影真的太敢拍,让我对无数骇人听闻的社会事件有了画面。

分尸完后他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说了那句“原来一个那么瘦的人,也有很多脂肪。”

整个过程没有过分的血腥渲染,只让人感受到生命竟如此肮脏不堪。


我看过太多杀人分尸的社会案件,一直困扰为什么有些凶手可以在镜头前平静甚至微笑,电影里警官说“我心里很想相信杀人的不是魔鬼,而且会悔过”。于是她去监狱里探望丁子聪,问他是不是因为妈妈车祸早亡以及女朋友的离开而产生对女性的仇恨。丁子聪说不,我不讨厌嘉梅,甚至我很喜欢她。

他说:“我不讨厌女人,我讨厌的是人,我不想嘉梅是人,所以杀了她。”

他说:“但我不知道我还多杀了一个人,嘉梅怀孕了。”

警官问:“嘉梅知道自己怀孕了吗?”

他终于情绪爆发,用头磕着探监室的玻璃喊不要再问了。

我想了很久他为什么在这个节点情绪崩溃。他说的不是“她不知道”,也不是“你走”或者“你滚”,他说的是“不要问了”。他不想面对这个问题。

我才意识到他不觉得自己杀了人,他自认为的操作只是:有一个人说她想死,我便帮了她。但如果还有另一条命的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另外的一条生命就是杀人了。所以他不允许别人问他,也不允许自己思考这个可能性。


我一直很喜欢春夏的气质,慵懒、飘离,眼睛很会讲故事。


她饰演的王佳梅也是美的,刚去援交时像未经世事的小鹿般试探,她第一次援交后去给自己买耳饰的一幕无比美好。


后来她爱上了自己的客人,男生却带她到自己女朋友面前说你看吧,“我怎么可能追她”。

家庭的安全感的缺失,爱情的依赖也终是寻不到,她便陷进无尽的绝望,没有了丝毫生活下去的动力。

丁子聪同样是个怪胎。因为车祸母亲去世,父亲瘫痪。他自己一个人住在肮脏的出租屋里送货维生,靠他割破手自慰来想念自己的前女友。

对世界的厌恶和自身的麻木促使他去感知,而对世界的绝望的王嘉梅想要结束生命,他们被盛大的孤独席卷,挣扎着找寻出路。于是她说想死,他便帮了他,两人一起奏响了生命旷野里的一曲悲歌。

碎尸万段是多么残忍地酷刑,却成了我对你的救赎。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研究,说监狱对人并没有多少改造作用,大部分的罪犯根本不觉得自己有罪,他们都有一个自己作案的完美动机。看完这部电影我终于对这个结论有了一点了解,也对社会上那些令人震撼的案件有了一点了解。

原来每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背后都布满成长的裂痕,每一个道德沦丧的案件背后都包含着人的欲望和绝望。

前两年大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同样在讲边缘人的问题,社会心理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恶之花择壤而生,只愿它永远不要开在人的心里,希望每一个降临世间的生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庇护,向阳而生,向阳而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