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条60 -160
我要把每首诗读成一个故事。这是卫风第六首,全诗共二章。此诗虽短小,争议却很大。
国风·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先来说一说诗中童子佩带的两样东西:觿xī和韘shè
觿: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古代贵族成年人的佩饰。用它来解衣带的结,所以也叫解衣结。(古代人真是讲究)本为成人佩饰。
韘:用玉或象骨制的的扳指,古人身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以钩弦。佩韘也是成年的表征。
钱澄之《田间诗学》说:觿所以解结,以象智也。智不足,则虚佩觿矣。韘所以发矢,以象武也,武不足,则虚佩韘矣。
意思是说觿表示才智,韘表示骑射的武艺,倘若智不足,武不足,佩戴这些不过是徒有外表,无能的公子哥。
诗的主旨
《诗经注析》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贵族少年的诗。
争议:
1.讽惠公说——《毛诗序》说:“《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毛序》说是讽刺卫惠公少年继位。
2. 美惠公说——徐绍桢《学寿堂诗说》说:“当是惠公初即位,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国君之礼,其大夫作诗美之,欲勉其进德耳。“少年老成
3. 讽贵族少年之说——并不指惠公,指纨绔子弟。《诗经注序》遵此说法
写作技法
1. 重章叠韵:全诗两章,只换四字
2.塑造人物形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人物。通过佩觿、佩韘、容兮、遂兮、悸兮等词描绘童子的服饰、姿态,虽然今天这些词已经比较陌生,但通过注释,我们可能感觉到人物的逼真形象。
注释
芄(wán)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其结荚形与解结锥相似,故以起兴。
支:借作“枝”。茎
觿(xī):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本为成人佩饰。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
则:是
能:乃,于是。一说“宁”“岂”。知:了解
容:容仪可观,形容成年贵族走路摇晃的样子。遂:因走路摇摆引起的佩玉摇动的样子。
悸:本为心动,这里形容带下垂、摆动貌。
韘(shè):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
甲(xiá):借作“狎”,戏,亲昵。一说长也。·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