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我也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做为对父亲的怀念。
父亲在我未满十四岁那年就去世了,所以父亲在我心中的印象是有些模糊的。
父亲四十九岁那年才生下的我。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老人的样子了,花白的头发,花白的胡子,一张满是皱褶的脸,仿佛他从来就没年轻过。或许那个年代生活条件的确艰苦,又或许父亲的确经历了太多的人世沧桑,人也就显得衰老的快些!
父亲在我的记忆里很少绽露过笑容,一年到头好像都是一副心事重重沉默寡言的样子。长大以后,自己做了父亲才明白:父亲那是被一家人的生活重担所压才导致的如此严肃。鉴于如此,我们兄妹几个从小就害怕父亲,虽然他从未打骂过我们。
父亲年轻的时候,由于当时老家跑“日本慌”,被国民党抓去充了“壮丁”。后来投诚加入了“共产党”。退役后回到村里做了“治保主任”,接着又担任村办企业“油坊”厂长以及计划生育仓库管理员等职务直到逝世。
父亲的一生好像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值得歌颂,但是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记得二姐曾经和我讲过一件事。父亲做油坊厂长时,二姐想吃油坊里的炒芝麻,就带着年幼的我假装去油坊看父亲,偷偷地往我兜里装了点芝麻,结果被父亲发现了,把她撵了有二里地。还有一件事就是父亲担任计划生育仓库管理员时,大队收缴了很多超生户的木箱,柜子等家具放在仓库里。母亲想拿一个破木箱子回家装衣服,结果被父亲严厉拒绝了,而且还为此事和母亲吵了一架。
小时候,总听村里人叫父亲“撞绝巴”,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就是父亲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刚直不阿,正直无私,不畏权势的朴素品质吧。
父亲名字叫“奉学”,却大字不识几个,也不知道注重子女的教育。兄妹几个中,二姐从小读书最好,也最聪明,却只上了三年级就被父亲叫回家里干农活了。记得我当时小学毕业考入镇里的初中,父亲也不主张我继续读书,是在母亲的坚持下,我才能够进一步接受文化教育,后来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卫校,做了一名医生。奇怪的是,我却从未因此记恨过父亲,相反,我总觉得父亲身上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传承敬仰,可又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坚韧?不屈?正直?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