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过年开始,终于开始妥协于家人的热情,奔赴上千里迢迢带特产的路途。年岁增长,除了渐渐感受到了“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离乡别绪之外,剩下的就是对家乡这一口美食的爱。出门在外,常常可望而不可及。当然还有不忍拒绝家人殷切表达的情。
想起暑期,奶奶为了鼓励我做饭掌勺,引经据典,拿二姑姑做反面教材,你看你二姑就不会做饭,到现在家里的饭还是你姑丈做的。所以我很轻易的就得出结论,那不是更好,还是有现成饭吃。任奶奶露出恨铁不成钢的匪夷所思。现在我想,劝人学做菜,就不会像奶奶这样说了。当你离乡千里之时,还能自己给自己烹饪家乡菜肴。在自己的小厨房里,吃这一口满载回忆的菜,即使在城市的中心也不会觉得熙熙攘攘独我孤独。
第一次背上行囊的就是这个索面和老姜片。索面是爸爸找相熟的老手艺人买的。老姜片是爷爷奶奶过年前,用刨花一颗一颗刨出来,日日阳光沐浴而得。
说起姜,在台州有独特的地位。台州带有姜的美食有许多,也是台州媳妇月子必备的食物。姜汤面、姜茶、姜炒米、红糖姜茶、姜汁调蛋,好有一些生姜小食,台州人简直把生姜的美食做成了一个“军团”。
吃得下一片山河湖海的姜汤面
台州人不吃辣,在外面晃荡久的我,沾染了外乡习俗,喜欢在烹饪的菜肴里面加一点辣椒,才刚刚放了一颗下去,奶奶惊呼起来,啊呀,这是要辣死啦!偶尔菜里多放了点辣椒,我和我妹妹还没有尝出辣味,家里爸妈已经被辣得坐立不安了!
我有个外地的朋友曾去一名浙江的朋友家里做客,她朋友的妈妈很热情,但江浙一系的菜肴都偏甜口,她朋友的妈妈就准备了几瓶老干妈,几个外地的朋友人手一瓶。在台州人看来,老干妈就是知名又“入味”的辣椒酱了。
台州人吃不了辣,但是台州人却“嗜姜”。比如一碗索面的姜汤,半锅的老姜片要至少熬2个小时才足够入味。有时候姜片不够用了,妈妈还会嫌不太辣,然后很不情愿的补上一些快捷的“姜汁”,一倒就是半瓶,觉得再倒一瓶姜汁就白买了,总是有点悻悻。
熬完的老姜捞出过,被水熬煮浸润变得水嫩水嫩的,剁成碎末,打在蛋中,做成姜渣蛋,搁在面汤上。熬煮的老姜汤,加上提前用黄酒泡好的虾干,以及鲜虾、肉丝、笋丝(茭白丝)、香干、香菇、豆腐皮、小青菜(菠菜)、蛤蜊等。吃面时,喝一口汤,嚼一口姜渣蛋,呼噜一大口搅着肉丝茭白丝豆腐皮的索面,就感觉整片山河岁月都在这一口一腹之中了。
所以,当我第一次在深圳自己操刀做这碗面的时候,案头的准备的素材,震惊到了觉得中午只是简单吃个面的新家人。
没有什么不是一碗姜炒米不能解决的
姜炒米的地位跟杨梅烧的地位可以比肩,头疼脑热感冒腹泻来一点姜炒米煮的粥,一碗入喉,再饱睡一觉,第二天又是生龙活虎的一条好汉。
姜炒米也是我自台州以后,其他地方再没见过的食物,而且即算台州本地也没有太商业化,姜炒米除了自己家,一碗难求。相比什饼筒在浙江其他地区,还能吃一个不正宗的聊以慰籍,但是姜炒米却是踪迹难寻。
灶台的大铁锅烧热,直接放入籼米,生米炒热,然后加入提前煮好阴干的老姜片,反复翻炒,直到大米表面焦黄。炒完以后,你基本发现手臂已经是别人的了。有些地方会说用黄酒浸泡老姜片再阴干,不过我家的应该没有用黄酒。这样炒过的米会存储起来,日常不吃。偶尔感冒不舒服,拿出来煮个粥,加些红糖,经过时间沉淀的姜香,愈发清新。
长辈们才享受的姜汁调蛋
现在在台州的菜市场,渐渐能够看到鲜榨的姜汁在明显的地方独占一个铺面。和黄酒调蛋一样,姜汁调蛋一般都是长辈们的食物。不过像我这种从小能讨爷爷欢心的孩子,总能借着机会,沾一些好处。
不过物资丰富的年代,这也只是没有刻意想到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喜欢吃,家里有核桃,也会专门调给孩子们吃。但是剥核桃、剁核桃确实也是很辛勤的一件事情,整整一晚上,可能就得到核桃一小碗。核桃、姜汁、蛋、红糖做出一小锅。吃一时畅快,辛苦一夜捣核桃。
姜汁有时也会替换成黄酒,不过那就不是姜汁调蛋。姜汁调蛋,看上去蛋是主角,但是味道上绝对主场是姜汁的,材料上的绝对主场是核桃的,这是家里面的做法。
写到这里分外想念,如今远方的家。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