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多年来,她有一个相处很好的朋友,类似于现在的小年轻所说的闺蜜级的关系。
阿姨姓黄,年龄虽说比母亲小几岁,可从面貌上看来,却显得有点沧桑,看得出阿姨一生历经艰辛,但阿姨的心态非常好,整日里乐呵呵的,每次见到她,总会笑呵呵的扑过来,拉着你的手,嘘寒问暖,这样能让人心情愉悦的老人,她的人缘自然相当的好。阿姨好像特别喜欢艳丽的衣服,平时总穿的花枝招展,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喜庆。
母亲跟黄阿姨虽然是相距不远的老乡,可其实在2007年之前,她们本不相识,毫无交集。
父亲2007年去世,在这之前的岁月里,母亲一直很快乐的生活在老屋里。父亲走了,我们感念她的孤苦伶仃,强行将她接到我们姐弟几个的身边。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她懊恼,烦躁,不理人,各种的负面情绪层出不穷,让我们几乎束手无策,整天嚷嚷着要回老屋,我们竭尽所能,努力尝试着去说服她,但好多次,都是事与愿违。
结果忽然有一日,母亲去我家附近的一个森林公园转悠,碰到了正在和朋友散步的黄阿姨。乡音未改,凭着熟悉的故乡方言,她们就此相识。此后,母亲渐渐地不再嚷着要回去,脸上也慢慢地有了笑容。每日间照顾好孙子,一有闲暇就和黄阿姨你来我往,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后来通过母亲絮絮的述说,这才知道黄阿姨四十多岁之前也是生活在老家的农家小院里,她的丈夫是一个煤矿工人,一年到头鲜有回家,她一个人在家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儿子,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出台了农转非的政策,黄阿姨一家成了能吃上国库粮的城镇居民。一向手脚勤快的她闲不下来,就帮家属院里的双职工带孩子。她不但干活麻溜,且非常的爱干净,将孩子带的清清爽爽,照顾的无微不至。渐渐地口碑越来越好,名气传的越来越远,就这样,她先后帮忙带大了一十六个孩子,最多的时候家里同时有五个孩子,吃喝拉撒全是她一个人在照料。
尤其每年的端午节,因为北方人有给孩子带荷包的习俗,黄阿姨总要拿出看家的针功手艺,为自己曾经带过的,或者正在照看的孩子挂满胸前和后背,她的针脚细密,配色艳丽,式样新颖,做的荷包活灵活现,让所有看到的人们几乎都会啧啧称奇,赞不绝口。后来每年一到端午节前后,她就会趁孩子们熟睡的时候做荷包,然后批发给别人到街上去出售。这样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后来年龄大了,眼睛花了,这才罢休。
黄阿姨的丈夫当年是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后来不幸得了病,她一个人陪伴着从医院,到家里,然后到老家,片刻不离,直到爱人离世而去。
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最近几年,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她又开始鼓励儿媳妇们生二胎,承诺她们一定会帮着带大。后来二媳妇如愿生了,她便日夜兼程,不曾有一刻的松懈,一口气将孩子带到了三岁半,直到上幼儿园了,才稍微有了点闲暇的时候。
黄阿姨很喜欢帮助别人,曾经,她老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生病住院,整整一个月,她日日去医院送饭,直到病愈出院。
别人帮了她,她似乎一刻也忘不了,总想着利用各种方式去回报。那年暑假,她给上小学的大孙子寻找书本,我将女儿的书给了她,结果假期一满,她将书原封不动的还回来后,还给我带来一大包她自己做的手工花卷,让我实实的感动不已。
每天八点上班,总会碰到黄阿姨和一大波的同龄人说说笑笑的往回走,看到我,总会笑呵呵的走过来,和我打招呼,问她怎么每日都起这么早,她说她想乘现在还走得动,出来加强锻炼,将来不拖累儿子儿媳妇。说话间还是笑盈盈的一副模样。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黄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