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拒绝粗暴,“狼爸虎妈”不等于好父母
这章感觉很重要,至少对于我来说,每一个小节都讲到了我的心里。
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自从建葳上一年级后,我对孩子的吼叫频率升高很多,只针对在写作业方面。建葳有时候都会说,妈妈一监督我写作业就变大灰狼了。有的时候真的不是针对建葳,老二一吵一闹也会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建葳身上,这对于建葳很不公平。虽然事后我会主动跟建葳道歉,但对他的心里还是会有阴影,导致他一写作业就会担心我会不会吼他。时间长了真的会成为一种病,建葳也会生病。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目前的方法是每天坚持给自己一个静心的时间,反省自己,上火的时候短暂离开,或者深呼吸,会好很多,但还需要努力。
讽刺挖苦要比打骂后果更严重
喜欢吼叫的父母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因为他们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释放自己的怒气上,口无遮拦尽情发泄。孩子的注意力则全在父母愤怒的模样上。所以,吼叫下的沟通没有任何意义,更重要的是,父母都讽刺挖苦比打骂的后果更加严重,因为讽刺话语的心里暗示远比直接打击更可怕。
说真的,在辅导建葳写作业的时候,经常是以成人的思维在跟他交流,总是不习惯把自己放在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上去教育他。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会角色幻化。虽然有之前的感情做基础,时间长了他也会受到伤害。在非常激动生气的时候,大脑是不受控制的,嘴里说的话也就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了。
少一些责怪,多一些鼓励。
“爆炸”边缘,不如转移视线
宽容和忍耐是这个世界上的奢侈品,这句话真的说的我心里了。如果每个人都为了家庭,孩子和自己去学习如何控制情绪,我们每个人家庭必定都非常幸福。
以下有几个管理情绪,转移视线的几种方法,可以试试。
首先,可以尝试深呼吸,进行自我暗示。这个方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是最简单常用的。深呼吸能够吸进更多的氧气,让你的升级系统舒缓起来,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当前的问题。
其次,暂时离开现场,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这也是我自己用的最多的一个办法吧,在辅导建葳写作业的时候,我的情绪上来了,有时候没法控制自己的时候,他经常会提醒我。反过来想,他的心里肯定很害怕我对他大吼大叫。今天早上开始,每天儿子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他说谢谢你。
最后,父母处于情绪爆发的边缘时,还可以用自己的往事来打断当前的思路。
在我们原生态的教育家庭里,都是这么粗暴的教育方法,我也有性格遗传到。记忆最深刻的也是父亲那时候凶神恶煞的表情,虽然现在长大了可以体谅父母。但想想,刚出来上班的时候,对自己的不自信,害怕表现自己。这其实都是幼儿时的教育缺失,有的人会后天改变,但有的人真的会这样一辈子。
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让这些缺失在孩子的身上再来一次。
不用命令孩子
命令好像在家庭中成为了一种习惯,尤其是对孩子。在父母看来,我是过来人,你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自己说的都是对的,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
有的时候,孩子害怕不听父母指令而被教训,只能乖乖听话。这样导致孩子没有了自己的主见,没有了独立思维。到初中叛逆期的时候爆发出来,父母会更难接受。
父母必须放心自己内心的命令,才能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孩子,并且意识到孩子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让父母不会因为孩子言行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而焦躁,难以忍受。没有了这样的负面情绪,自然就不会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了。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都是独立的个体,咱们要学会尊重孩子。试着放下自己的架子,蹲下去和孩子平等交流,这样的孩子才会快乐,身心才会健康。
让咱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