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第五个理由:
我还没有活成我想要的样子,我还没有过上我想过的生活。
听过一个很有趣的说法:
相亲节目里,一位男嘉宾要在两位女嘉宾中间做最终选择了。
他说我最后的问题是,请两位女嘉宾描述一下她最向往的一天,细节越多越好,比如早上几点在怎样的床上醒来,房子什么样的,吃什么,做什么,去哪玩······
两位女嘉宾一脸茫然,都不知道他什么意思。于是都随口答了几句。
男嘉宾最后摇了摇头,说:不好意思,我谁都不选。
难道说出自己最向往的一天的那些细节重要到可以以此择偶?
我也很诧异,但男嘉宾离场前的回答也让我思索良多。
他说:如果你能清晰地说出来你最想要的那种生活,所有的细节都已经能临摹脑海随时脱口而出,那你一定是一个已经目标明确的人。
他没说完的是——如果细节越多,就证明目标越明确;如果目标越明确,就证明内心越渴望。
如果极度渴望,那你便会去行动,那你最后会有很大几率变成那样的人。
所以,这个回答,只是在用概率来揣测你的未来。
而你呢?你有渴望吗?
那,这种渴望,值得你拼尽全力去行动吗?
听完那个问题,我才突然发现,我想成为的样子,我想过上的生活,早就有了模型,只是藏在心底,在等待破土而出的勇气。
每个人,选择朋友、选择兴趣、选择专业等等都有自己的偏好。认识你自己,探索你自己,升华你自己,需要毕生的勇气及毅力。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动手很累。至于动脑子,更累。玩耍很轻松,至于呼朋唤友的玩耍,更轻松。
那少数不这么认为的人真的是觉得动手动脑不累吗?
我看不至于。不过是谋求长远的“轻松”罢了。
有人毕生追求金钱;有人毕生追求权利;有人毕生追求及时行乐;有人毕生追求随遇而安······
有人爱时尚,有人爱旅游,有人爱运动,有人爱养宠······
无数的人——但是,
有的人活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
我们究竟是活了365天,还是活了一天,重复了364遍。
只有你自己知道。
考研的第五个理由:
我还没有活成我想要的样子。我还没有过上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