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一线,党旗在前沿高高飘扬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抵御灾害,不仅是应对突发风险的应急之举,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面对自然灾害的冲击,唯有把办公室“搬” 到灾害现场,将决策部署落在群众急需处,才能筑牢抵御风险的 “铜墙铁壁”,让人民群众在风雨中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力量。

        下沉是责任所系,更是民心所向灾害面前,群众最盼的是有人带头、有人管事,党员干部最该做的是冲锋在前、主动担当。从暴雨中站在齐腰深水里疏导交通的社区书记,到暴雪后带着工具逐户排查安全隐患的乡镇干部,这些“逆行者” 的身影,正是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理念的最佳诠释。下沉一线不是简单的 “到场打卡”,而是要带着问题、带着感情深入群众,弄清楚谁最需要帮助、哪里最容易出风险,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回应期盼。这种 “面对面” 的守护,既能第一时间化解险情,更能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群众在危难中找到 “主心骨”,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向心力。

        下沉要“身入” 更要“心至”,关键在解决问题抵御灾害,容不得半点虚功。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不能满足于“到过、看过、问过”,更要聚焦 “怎么办、怎么干、怎么好”。有的干部下沉后,带着专业团队排查危房隐患,连夜组织转移群众;有的干部牵头搭建临时物资供应点,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的干部发挥资源协调优势,为灾后重建争取政策支持。这些实打实的举措,印证了一个道理:下沉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因此,下沉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挂钩,以“钉钉子” 精神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让防灾救灾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下沉不是“一阵风”,更要构建长效机制一次灾害的应对,考验的是应急能力;而能否让下沉一线成为常态,考验的是治理体系的韧性。党员干部下沉抵御灾害,不能止于灾害过后的“撤退”,而应以此为契机,建立更完善的基层防控网络,形成“平时共建、险时共治”的联动模式;把灾害中发现的基层短板纳入整改清单,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应急能力提升。唯有让下沉从“应急响应” 变为“常态行动”,让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更紧密、对风险隐患的感知更敏锐,才能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为抵御各类灾害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委组织部张砾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